湖北日报丨宜昌:“诗歌之城”诗香弥漫

6月14日,诗城宜昌再办诗会。端午临近,诗香弥漫。

写诗和生活一样重要

谭家臣,秭归一位普通农民,他还有一个身份——“三闾骚坛”的诗人。

因出生在屈原家乡乐平里村,他自幼耳濡目染,酷爱写诗。20年前,他带着诗集赴北京求教,渴望成为专业诗人。但难度太大,为谋生计,他在北京学会了做豆腐,工友们称他为“豆腐诗人”。后来回到家乡,种地、扛沙袋、做皮鞋、当工人,但写诗的笔从没丢过,先后发表诗歌数百首。2011年,谭家臣加入“三闾骚坛”诗社。

这个诗社还保留着大量明清诗稿,有“中国第一农民诗社”美誉。然而,诗社无任何资金来源,诗会时断时续。

“不能让诗脉断在我们手里!”社员郝明月提出,将自家古法酿造的洞藏酒取名“骚坛”,将收益赞助诗社,以商养诗。九旬高龄的徐正端、篾匠诗人谭光沛、木腿子诗人谭光旭……一批农民诗人捐钱出力。

谭家臣说:“我们老家男女老少都写诗,生活和写诗一样重要。”

因为,这里是屈原的老家。

2009年起,秭归县政府将“三闾骚坛”的诗会,纳入端午文化节重点活动来支持,为草根诗人出资金、搭舞台。2011年,秭归获“中国诗歌之乡”美誉。

2014年,中国诗歌学会授予宜昌“中国诗歌之城”称号。

“诗歌之城”美名传

2014年,“中国屈原诗歌奖”在宜昌设立,这是中国诗歌学会设立的诗歌单项最高奖。

前年,宜昌端午诗会等系列活动,引来1000余人打擂,征集来自全国各地的诗歌5000余篇。

去年,中国诗歌节首次在宜昌举办,意味着宜昌作为“中国诗歌之城”走向全国。

而今,2018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已升格为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湖北省政府主办的活动,“中国端午·诗意宜昌”美名传遍全国。

5年,4场大型诗会,带来人气和美誉,更深化了“诗城”的精神内核。

诗人余光中来了,在屈原祠朗诵他的新作《秭归祭屈原》:“蒲剑抖擞,犹似你的气节/角黍峥嵘,岂非你的傲骨……”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来了,在祭祀屈原大典上,激情诵读《谁也不能高过你的头颅》;诗人萧萧来了,吟咏《诗的原乡》:“因为你,我们认知秭归是诗的原乡……”流沙河、洛夫、林莽等诗人,纷纷来到宜昌,为千年诗城注入鲜活气息。

诗人郑愁予在三峡大学举办诗歌讲座,闻讯前来的听众超过2000人。

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曾凡华说:“宜昌是诗歌的沃土,‘中国诗歌之城’当之无愧!”

诗与城市和谐共生

近5年,宜昌每年举办大型诗歌活动80余场,参与创作和各类诗歌活动的群众10万余人。目前,宜昌有200多个民间诗社、100多个校园诗社,近2万名群众坚持诗歌创作。

古老又浪漫的诗歌,与这座城市融为一体,和谐共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唐宜贵 吴擒虎 张乐克)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