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劳动者丨谢邦天:“宜昌智造”的坚守者

人物档案

谢邦天,夷陵区太平溪镇人,现任宜昌市微特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硬件开发工程师,核心一线技术人才,2015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者和多项专利、科技成果获得者。2016年被评为宜昌市“劳动模范”。

心语心愿

为“宜昌智造”插上科学“翅膀”,走向国际市场。

谢邦天正在调试采集传感器数据的设备。通讯员 蔡小雨 摄

“嘀……”4月15日,在微特电子办公大楼二楼的研发工作室里,谢邦天桌上采集传感器数据的设备响起了报警信号,“代码不对啊。”他一边嘟囔,一边紧盯电脑屏幕,进行着细微调试。

不到10分钟,再次运行代码,问题顺利解决,谢邦天的神情终于放松了下来,伸了个大懒腰。在他的座椅上,放着一个按摩靠垫。“每天坐的时间长,大家都患上了颈椎病。”谢邦天说着,工作室的同事们也跟着默契地相视一笑。

在完成模拟实验后,谢邦天拿起设备走到办公楼后的履带吊装设备上,进行现场测试、调整。现场测试没有问题,设备就可以开始规模化生产、销售了。

“我们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但有时候产品出来还是不能完全满足现场使用要求。”为了让产品精确满足客户需求,谢邦天一改研发人员端坐实验室做设计的传统,主动跟随售后人员跑现场。

爬上100多米高的起重机查看取力方式、测量相关尺寸,跑了全国几十个工地,他总结出容易遗漏或混淆的设计参数,和客户反复沟通甚至亲自去工地现场确认,再做精确的定制设计。

2014年,武汉理工大学研发的国内首台70吨挖泥船招标力矩限制器配套商,向微特公司发出邀请,此外还有多家国外品牌的力矩限制器参与角逐。谢邦天作为项目组成员,要在短时间内设计出适合船舶型号的力矩限制器取力方式,既要性能优越,又要控制成本。

“由于是国内首台大吨位挖泥船,在设计取力方式时没有经验可循,感觉很困难。”倍感压力的谢邦天在实验室里加班加点熬了一个月,尝试设计了6种取力方式,最终选出了一种最适宜的进行产品设计。

创新设计的取力方式和称重算法,不仅节约了产品成本,更大大提升了安全性。产品一举中标成为国内首台70吨挖泥船的配套商,打破了国外力矩限制器厂家长期垄断的局面。谢邦天也收获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

“他挺热心肠,平时总和我们分享研发经验,也帮我们养成了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的习惯。”谢邦天正在讲述他的工作故事,一旁的同事凑过来对记者说,在他的带动下,近3年研发团队的新增专利数量实现年均50%以上的增长。

目前,微特电子的产品正服务于中海油钻井平台、中铁集团架桥机、三峡大坝启闭机、港珠澳大桥建设的起重船等大型设备中。部分产品远销全球28个国家,并在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来、泰国等国设立技术服务合作公司。

采访感言

从硬件设计到软件开发,一系列看似枯燥无味的重复劳动,在开发工程师的心中却满是乐趣。这些痴迷创新的技术人才,他们坚守岗位,默默耕耘,给“宜昌智造”插上科学的“翅膀”,飞向全球,“宜昌智造”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三峡日报 记者 田小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