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走进远安县花林寺镇 探访贫困村致富秘笈

3月31日,三峡日报编辑部党支部、集团采访中心党支部赴远安县花林寺镇龙凤村、花林寺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暨记者走基层活动,探访远安县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秘笈。

在花林寺镇龙凤村,记者走访了基层先进党员——龙凤村党支部书记薛明华,听他讲述龙凤村如何发挥党员先进性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龙凤村的变化,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党员引领带动的力量。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向基层的党员学习,更好地发挥自身示范作用……”参加活动的党员纷纷表示,薛明华用切身经历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

随后,记者围绕远安县“发展旅游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主题,分组进村入户,对当地的党组织建设、特色项目、光伏产业等进行采访,深入挖掘放弃外地高薪职业,抢抓旅游产业扶贫机遇,回乡创业的王剑文等典型人物。

据了解,龙凤村曾是一个典型的“经济空壳村”,近年来,龙凤村借助精准扶贫和远安县发展全域旅游的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截至目前,龙凤村累计接待游客5万多人,实现旅游收入150多万元。(三峡日报记者刘玥)

3月31日,远安县花林寺镇龙凤村和金家湾生态公园游人如织。记者 王昌明 吴延 摄

乡村游让古民居“活”起来

“来,来,摆好姿势照相啦!”3月31日,远安县花林寺镇龙凤村庞家湾民宿前,来自宜昌城区的郑红呼唤同伴一起合影。每到周末,都会有大批游客前来龙凤村吃农家菜、住民宿,享受慢生活。

龙凤村曾是一个交通不便、山高水远的贫困村。谁曾想,通过精准扶贫,发展乡村旅游,变身为绿色幸福村。

走进庞家湾,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老房子,青砖黑瓦,檐牙高啄……“我在朋友圈看到这里很美,就和朋友一起来玩,这趟来的值!”郑红说,她被庞家湾古民居的颜值迷住了。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龙凤村依托乡村现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该村采取收购、租赁等方式,对村里的21栋古民居统一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吸纳村里的贫困户参与景区的建设和环卫保洁,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

曾经的庞家湾民居老旧破败,如今变身为精品民宿,有着现代休闲酒吧,古色古香的庭院,皮影文化展区……土生土长的周莉莉,听闻庞家湾民宿开业后,果断地选择回家工作。

“没想到这些不作数的老房子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舒坦。”今年60岁的村民张文程笑着说。

目前,村里正在建设店子垭农耕文化观赏体验区、龙凤山康养度假区等旅游项目。未来,越来越多的游客将会来这里享受慢生活。(三峡日报记者 赵璟一)

“农业产品”变“旅游商品”

“游老板,你要的土鸡送来了。”3月31日上午,远安县花林寺镇花林寺村困难群众沈传刚,准时将预定的15只土鸡送到饭庄。

金家湾农家饭庄位于金家湾生态公园外,饭庄老板游昌洪介绍,2016年金家湾生态公园建成之后,饭庄的生意火爆,特别是节假日,几乎每天都是爆满,最多时候一天要接待200人。

自家的生意好了,游昌洪开始带动周边群众就业,目前已带动村里的8个贫困户到农庄内务工或供应材料,帮助他们增收。

沈传刚在村里的指导下,顺应市场需求,发展土鸡养殖,规模达到近2000只。沈传刚说,现在来村里旅游的人多了,不少游客上门来买土鸡。“不用出门,鸡子、蔬菜瓜果都可以变成钱了!”沈传刚笑道。

如今,花林寺村立足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先后引进并落地建设了高安楼、金家湾生态公园等6个旅游项目,带动全村新增36家农家乐、22家便利店、12家生活超市、3家旅店、3家快递物流,带动约2000人就业。目前,该村积极推进农业旅游化,把“农业产品”变成了“旅游商品”,充盈了农户 的“钱袋子”。

花林寺村党支部书记沈亚云说,花林寺村将继续借乡村振兴的东风,对村内的农家乐进行提档升级,引导村民发展旅游小商品、手工制品等产业,让村民增收致富。(三峡日报记者 阮仲谋 杨春艳,通讯员 黄海涛 任洁)

深山有景客盈门

蜿蜒的沥青公路两边,草木葱茏、蔓藤丛生、山花烂漫。让人陶醉的乡村景色在远安县花林寺镇龙凤村随处可见。

龙凤村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3月31日,记者来到该村探寻农旅结合、兴村富民的路径。

面对今非昔比的村落,当地百姓告诉记者,这是县镇村三级组织精准号脉深山村情,积极推进农旅结合,才带来了一年四季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繁荣景象。

庞家湾,是龙凤村里一个明清建筑保存完好的家族聚居地,共有老房舍20多栋。这里的古建筑叙说着当年的富庶与文脉。几百年后,这里也冒出了两位走进清华大学的农家后生。

然而,由于交通不便、信息失灵、产业滞后,造成了深山与外界的巨大发展落差,族居在这里的老人不断随有出息的后生迁徙,留在这里的全是致富无门的贫困户。

人去楼空,使得极具保护价值的古建筑风化、坍塌,令人不忍卒睹。2014年底启动的精准扶贫战役,让这里一下成了龙凤村产业扶贫项目——农旅结合的核心景区。随着各级政府、对口帮扶部门和市场主体近4000万元的强力投入,不仅高标准公路通到了农家门口,而且化腐朽为神奇,将庞家湾建成了集游乐、休闲、考古、美食、民宿等于一体的“拈花谷”乡村景区,复古建设水准和运营绩效还引得央视向全球推介。

“拈花谷”景区内2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不到10点,便停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游车辆,络绎不绝的游客在以古民居和自然风光为核心看点的景区内追寻乡愁,赞叹沉醉……

镇村干部告诉记者,“拈花谷”21栋古民居经修复改造成民宿网点后,共安排了21个贫困家庭劳力从事保洁服务,他们从此有了稳定可靠的收入。附近无经营能力的贫困户和迁徙后的农户,都将民居委托给市场主体经营,每平方米可获月租10元,也有了旱涝保收的出租收入。在“拈花谷”民宿效应的影响下,龙凤村在景区沿途先后冒出了近百家民宿店和农家乐餐饮店。

年均逾5万游客带来的消费需求,让龙凤村仅旅游纯收入一项就达到了150万元,加上农民在景区务工、加工销售土特产品,全村104个贫困户、246个贫困对象在去年实现了整体脱贫。

本地车、外地车,车水马龙;老游客、新游客,客来人往。声名鹊起的龙凤村趟出的是一条永续受益的产业扶贫路:深山美景引人趋之若鹜,游客盈门助力“龙凤”呈祥。(三峡日报记者 张明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