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双“鹰眼”,“扒手”路过身边时,只看一眼,就能断定个八九不离十,跟踪追击,往往手到擒来。
他叫刘作彪,7年如一日,守在刀光剑影的反扒第一线,出生入死,保护着广大百姓的钱袋子。
一双“鹰眼”把贼擒
2月5日下午,正在宜昌东站蹲守的反扒民警刘作彪收到一条信息:艾某等3名扒窃嫌疑人乘坐9路公交车往宜昌东站来,注意隐蔽盯梢。
接到情报后,刘作彪做好了周密部署。17时许,一辆9路公交车停靠宜昌东站,3名嫌疑人进入刘作彪的视野。
此时,正值各路动车到站高峰,乘客陆续聚集9路公交车站台,在站点各个方位隐蔽的反扒队员,紧盯嫌疑人。3名嫌疑人各自开始“忙碌”,不一会儿,离嫌疑人最近的反扒队员李自强发现其中一名嫌疑人得手了,马上将情况反馈给刘作彪。
“收网!”刘作彪一声令下。
在附近隐蔽的反扒民警们一拥而上,将正在站台旁边数钱的3名嫌疑人当场抓获。
“盗窃案件的特点是案值小、发案率高、流动性作案,最为关键的是证据难固定、难采集。因此需要在第一时间人赃并获。”刘作彪说,干“反扒”不但是力气活,也是技术活。
在BRT公交站观察点,一蹲守就是几小时甚至连续几天;在没有观察点的地方,刘作彪和队员就藏在车里。扒手进店吃饭了,他们就掰开方便面、喝着矿泉水在对面守着。日复一日,几乎每个人的肠胃都有了一些毛病,到了冬天,手、脚、耳朵冻伤红肿更是常事。
去年5月3日早上,刘作彪带着两名反扒队员冒雨在宜昌开发区各公交站台巡逻。行至三峡文化城站时,从107路公交车上下来了一群人,刘作彪仔细打量发现,其中有个人是扒窃前科人员杨某。
刘作彪现场指挥跟踪,发现杨某尾随一位婆婆来到了不远处的南苑菜市场。在婆婆弯腰选菜的瞬间,他从老人口袋里掏出了一沓现金。
刘作彪一个箭步上前,准备用手铐铐住杨某,杨某拔腿就跑,几张百元钞票遗落在地,几名反扒队员分头合围,将杨某抓获归案。
捉贼要拿赃。“扒手上班,我上班”,刘作彪和队员们以过硬作风摸清了嫌疑人的活动规律、固定犯罪证据,维护群众利益。
跨界成反扒高手
“我是军转干部,来这里就是一名新兵,我愿意到基层最艰苦的单位去锻炼。”2011年初,刘作彪从武警水电部队某部转业,到水陆公交分局报到时,不等领导开口,他就主动请缨下基层。
刘作彪热爱警察职业。转业选择岗位时,他不假思索就选了警察岗位,圆了儿时的“警察梦”。
年龄大、基础薄、业务“两眼一抹黑”,这些现实困境摆在面前,但刘作彪铁了心,“没有军人干不了的事”。他日夜看书学习,请师傅手把手教,听老前辈授课,床头的资料摞起来有半人高,随手翻开,里面全是他密密麻麻的笔记。
起初,身边好多朋友不理解,问刘作彪干嘛要去当只能“躲在暗处”的便衣?刘作彪没多解释。在他心中,不管哪一警种,初心和目的都是一样的。
7年的坚守,刘作彪养成了一种“抓贼瘾”。他笑眯眯地说:“每天要是不出门巡逻,几天没有抓到小偷,就觉得手心发痒。”
甘当城市“隐身英雄”
去年10月21日上午,刘作彪带领两名协警在宜昌长途汽车客运站巡逻时,发现一名男子挥舞短刀在车站广场追击一名女子。
刘作彪反应迅速,大声呵斥对方放下凶器,并挡住其行进路线,用言语分散其注意力,趁机上前将其控制。
由于在制服嫌疑人过程中用力过猛,刘作彪的胳膊受了点轻伤。“你不要命了啊?”妻子心疼他。
刘作彪笑笑,反问嗔怪自己的妻子:“遇到危险,警察不上,谁上?”
“民心安,我才安。”刘作彪以此为座右铭,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人民警察的职责担当。
他古道热肠,工作中碰到被偷后身无分文的受害人,他总会拿出身上的钱,给受害者买饭菜、返程车票。仅2017年,刘作彪就救助了62名群众,寻找走失老人和儿童12人,帮助群众找回手机9部、行李箱14个。
7年反扒警涯,刘作彪出生入死,屡建奇功,荣获嘉奖两次、三等功一次,被群众誉为城市“隐身英雄”。
“无论身处何处,职业本能早已融入我血脉。”刘作彪说,自己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天下无贼”。(三峡日报 通讯员 熊波 蔡江 记者 朱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