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楷模”2月上榜人物公布 为这位宜昌人点赞

全省各地各部门层层推荐,湖北省委宣传部组织评审,“荆楚楷模”2月上榜人物名单揭晓,本报今日予以发布。

胡昇

中共党员 武汉市青山区122社区居民

草根教授,业余演释,八索九丘勤发隐;

文物讲师,义务解难,校园街道屡传薪。

横批:荣誉馆员

(湖北省楹联学会 皮治洪 撰)

胡昇是一位花甲老人,他脊背挺直、声音洪亮,被人们称作“草根教授”。

30余年来,胡昇乐于奉献,多次以志愿者的身份,进社区,进校园、进军营,以演讲、讲座等形式进行历史文化普及和革命传统教育。

胡昇热爱文史,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他有时间就泡在省博物馆,还到电大学习,投入大量时间翻阅海量历史资料。一次偶然机会,省博公开招募志愿者,胡昇第一时间报名。他专业性强,考核成绩突出,省博负责人直接请他上岗。

胡昇每周要到博物馆为观众讲解10多个小时,每次解说他总是全身心投入,时常忘了吃饭、喝水,每年志愿服务时间近千个小时。2015年5月,胡昇的多年心血之作《文物与成语》出版了,书中巧妙地将省博文物与成语搭配,讲述了许多经典传奇的成语故事。

他还主动加入武汉市青山区“百姓宣讲团”,用生动和丰富的语言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义务担任社区的“四点半学校”指导老师,每年寒暑假精心准备教案,为社区的青少年上爱国主义教育课,还拿出自己购买的书籍送给孩子们,激励他们多看书。

近年来,胡昇先后被评为国家文化部优秀文化志愿者、中国博物馆志愿者之星、武汉市十大读书明星等。

邓清林

群众 宜昌市兴山县古夫镇龙池村三组村民

妻虽离去,仍以半子身行全子责;我自坚持,但凭一双手养两双亲。

横批:孝心可嘉

(湖北省楹联学会 陈佐松 撰)

30年前,邓清林做了向家的“上门女婿”,老邓对岳父岳母嘘寒问暖,孝心有加。不久一双儿女相继出生,三代同堂,齐乐融融。由于家庭经济压力大,妻子外出打工再没回到这个家庭。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老邓一如既往地扮演着儿子与父亲的双重角色,用肩膀撑起这个家。

2015年,岳母患乳腺癌,邓清林每隔两个月带着岳母到县城医院做化疗,化疗期间,他一人照顾岳母饮食起居。化疗之余,他还四处打听治疗偏方。岳母病情恶化后,他20多天没合眼,直至为老人送终。

岳母去世后,老邓成为了岳父唯一的精神支柱。他经常与老人交心、谈心,让老人慢慢坚强起来。每个重大节日,邓清林都会去县城购置新衣物和家具用品,让老人穿暖用好;老人生病时,他把老人送到村卫生室看病买药;老人胃口不好了,他想方设法做些好菜。

为了改善老人居住条件,老邓用10多年来积攒的20多万元钱,拆掉三间“干打垒”的土屋,建起了一幢两层小洋楼。如今,儿子女儿已长大成人,他仍不辞辛苦,日夜在县城农场运货,每个月4000元收入全部用于岳父买药和生活。他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孝婿”老邓。2017年12月,邓清林入围“中国好人榜”,被评为“宜昌楷模”、兴山县“道德模范”。

苏柳英

中共党员 鄂州市残联副调研员

三十年化雪融冰,助残胜至亲,恰似春风扶弱柳;

千百众传薪播火,圆梦归常态,只缘大爱汇群英。

横批:助人为乐

(湖北省楹联学会 万峥嵘 撰)

苏柳英是鄂州残联系统的业务尖子,是残疾人朋友心中的“知心大姐”。

1980年参加工作以来,苏柳英先后扶持1000余名残疾人创业就业,资助60多名残疾学生步入大学校园,牵线搭桥让30多位残疾人喜结连理,先后9次带队参加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夺得66枚金牌,接待、处理残疾人上访信访案件2000多件。残疾人朋友都亲切地叫她“苏姐”。

盲人祝秋生12岁那年双目意外失明,父母相继离世。得知祝秋生有运动特长,苏柳英鼓励他参加残疾人运动会,陪他锻炼。全省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上,祝秋生包揽了三项冠军。

盲人许祖林,在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仅有0.2的情况下艰难养鱼,苏柳英得知情况后,主动请来农技师为他传授养鱼技术。2009年,许祖林的160多亩鱼塘急需资金周转,苏柳英以自己的工资卡作担保,为许祖林办了3万元的“惠农贷款”。后来,又为他追加担保贷款12万元。

她还为盲人何伊洲、何菊香、牛水清等联系盲人按摩学校学习,使他们走上自立自强的道路;她替患有先天性下肢肌无力症的上官磊四处奔走,使这个趴在父亲背上求学的孩子步入了武汉科技大学;她还为重度肢体残疾女孩丁梅讨说法,先后历时一年时间,找法院与建筑老板协商20多次,妥善解决了丁梅因工致残的赔偿问题。

甘多平

中共党员 湖北省赵李桥茶厂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比仙药何如,有奇峰嫩叶,养颜化腻茶香溢;

从楚天试看,凭妙手精工,绝技嘉名世代传

横批:茶界工匠

(湖北省楹联学会 高寒 撰)

甘多平与茶叶打了一辈子交道。读小学时,他在父母工作的茶厂勤工俭学。1977年高中毕业后,他成为赵李桥茶厂的一名职工。

刚当学徒时,师傅让他每天在锅炉前添加柴火。甘多平不乐意:“我是来学做茶的,不是来烧火的。”师傅说,杀青(用高温蒸发鲜叶部分水分,便于揉捻成形)达不到规定的温度,茶叶的品质就不好。每一道环节都精益求精,才能制作上等好茶。师傅的教诲,成了甘多平一生的信条。

渥堆发酵是砖茶制作过程中最繁重的工作。渥堆仓库的堆顶有三四米高,翻茶时温度达60摄氏度。人站上去,一干就是几个小时,浑身都是汗,鼻子耳朵里都是黑的。很多人受不了,但甘多平坚持下来了。

四十载制茶春秋,怎样才能做出一杯好茶?甘多平回答:功夫。制茶不像其他工业品标准化生产,茶叶是生物,好坏与否往往决定于毫厘之间。即使地块相同,每一年长出的茶叶都会有口感的差别。特别是砖茶需要混合本地和外地的鲜叶,光挑料都特别讲究,比如要观察外形、内质、汤色、香气、滋味、叶底等。“看茶做茶。就是要静下心来,花精力去琢磨。”

如今,除了制茶,甘多平用更多的精力带徒弟,“我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砖茶技艺代代相传。”

张瑞

中共党员 十堰丹江口市习家店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磨利器扶贫增效,技展基层农受惠;

碾泥香育种培苗,情牵热土地生金。

横批:情系三农

(湖北省楹联学会 崔鲲 撰)

37年来,张瑞一直扎根乡镇,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她引进了制种油菜高产技术,探索旱作节水高产红薯栽培技术,推广高产稳产小麦品种种植新技术,引领全市第一个“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全镇3000余户农户增产增收,被农民称为农技“110”。

认识张瑞的人都说她是个大忙人,走路都带风。她免费上门为农户讲解种养殖技术、帮助修剪管理果树、实施病虫害防治等,走村串户,哪家的果园该施肥了,哪家的大棚蔬菜该揭棚降温了,她都一一记挂在心。

作为农技员,她非常重视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近年来,她共采集土样400余个,超额完成土壤采集任务,并100%完成了施肥调查表和农户土壤基本信息表。所采土样操作规范,数量及标签相符达100%,已送施肥建设卡8000余份,入户率达100%。

她创办小麦高产示范区,使小麦亩产量由200公斤提高到400公斤;引进订单蔬菜种植(三叶菜),三叶菜的亩产量从起初的1000公斤,提高到约4000公斤,直接带动当地2500余户农民脱贫致富;撰写的《甘薯新品种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荣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三等奖……2017年,张瑞被丹江口市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最美农技员”。

包安娜

中共党员 荆门市湖山村委会副主任

易辙更弦,在村野里践行价值;亲民向善,于细微中彰显精神。

横批:最美村官

(湖北省楹联学会 邹立 撰)

2012年,包安娜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北京的优越工作,来到陌生而艰苦的湖山村。6年来,她扎根基层、服务百姓,是基层妇女、青年心中的“最美村官”,也是村民眼里的“好人”。

她从一点一滴做起,主动上门为腿脚不便的老人拍登记照、洗照片;骑电动车帮捡谷穗的老人运谷子;在月色里为拾荒老人送月饼;帮卖烤红薯的老人推三轮车……2016年冬天,湖山村3组村民吴雪莲怀孕6个月,查出胎儿小脑积水,家人执意要做引产手术。包安娜找到妇产科专家请教,得知可能自愈,连夜赶到吴雪莲家中看望,在她的鼓励下,吴雪莲家顺利迎接了新生儿的到来。

为促进乡风文明,她设计民风建设积分制,引领村民争相做好事。她还组织村民自编自演湖山村第一届积分制颁奖文艺晚会,800多名群众现场观看。她同党员李国权先后带头成立了5个义务服务队,组织开展了系列义务服务活动10余次,累计300多人次参加。

李从秀

中共党员 孝感安陆市幸福水库管理员

抗旱防洪,顶风冒雨,不教险象生一处;

佑民妈祖,护水功臣,但使甘泉惠万家。

横批:幸福源泉

(湖北省楹联学会 曹志明 撰)

20年来,李从秀守护一库清水,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在幸福水库渡过。

幸福水库承担着雷公、木梓两个乡镇20个村2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水库管理处最多时有35名员工,李从秀是唯一的女性,也是个刚毅、坚韧的“女汉子”,雨水工情、信息采集、维修机具,她样样精通。在水库的每一天,李从秀承担着“五员”角色:早上保洁员、炊事员,白天管理员,晚上资料员和信息报送员。

每天一次的巡坝,每周不少于三次的除草,李从秀从来都是雷打不动,如同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巡查库区转一圈2.5小时,除草、清杂、查险……一遍下来就是一星期。时间长了,大坝、渠道什么地方容易长草,下雨天什么地方容易积水,水库一年需要多少蓄水才能满足灌溉,李从秀都如数家珍。

2017年入梅后,持续高温下安陆12.1万亩中稻受旱。李从秀每天巡渠护水,在堤坝渠道上奋战了30多天。她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给抗旱指挥部工作队做好早餐,再穿上胶鞋、戴上草帽、拿着镰刀,开始一天的护水巡逻。沿渠巡查一趟下来,衣服全部湿透,泥巴裹满裤腿、鞋子。抗旱期间,李从秀每天都要走3、4次,30天里她巡渠护水里程达300多公里。

辛忠泽

中共党员 随州市曾都区南郊办事处退休干部

爱党是家传,四代忠心跟党走利人为己任,一腔热血替人谋

横批:爱党家庭

(湖北省楹联学会 柯丹 撰)

辛忠泽工作的45年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中,曾荣获“随县劳动模范”“广州军区先进预备役军官”等荣誉称号。

辛忠泽的父亲辛德友,1947年入党,担任当时淅河区刘包子乡(今随州淅河镇刘包子村)党支部书记。此后,辛家立下家训——做有态度有温度的人。“有态度,就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温度,就是让身边的人感到你的温暖。”辛忠泽说。

每逢家庭团聚时,辛忠泽就组织大家集体学习:先是各自小家庭汇报事业、家庭与思想动态,接着辛忠泽领学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如党的十九大精神、《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等)。然后二哥辛忠南讲时事、讲做人的道理,目的就是让后人时刻秉承廉洁齐家、尚俭戒奢、艰苦朴素的良好家风。

2015年,辛忠泽就家族中党员的先进事迹,专门编写了一本小册子《弘扬社会正能量》,发给家族中每个年满18岁的成员。

辛忠泽的妻子是个热心肠,凡街坊邻居有困难,她都乐意帮助。他的大儿子回老家,得知一名十五六岁的孩子因母亲常年患病,家中举债没钱读书,当即拿出1800元钱给这孩子,让他学门技术。他的小儿子,自己平时生活节俭,对身边贫困的同学却慷慨解囊。

如今,辛家祖孙四代共有党员29名。他们说:“不忘初心跟党走,一代一代薪火传。”

(湖北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