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观!宜昌中华鲟保护区成为候鸟天堂

宜都江面河滩上数百只不远万里从西伯利亚来越冬的候鸟——弯嘴滨鹬。记者 李风 摄

一批绿头鸭飞过宜昌城区滨江公园江面。记者 李风 摄

从西伯利亚迁徙过来越冬的反嘴鹬。记者 李风 摄

来自高原的候鸟——骨顶鸡。记者 李风 摄

来自东北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 记者 李风 摄

2月10日,一批观鸟爱好者来到宜都长江边,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江滩上密密麻麻的候鸟。一只只平时只能在电视上见到的候鸟出现在视野里,觅食、嬉戏,十分可爱;距离更远的地方,一大群赤麻鸭、绿头鸭在长江上晃动不止。大家大呼过瘾,有幸一窥千里南迁的候鸟真容。这段江面正是属于湖北宜昌中华鲟保护区。

中华鲟保护区是起点为葛洲坝水电站以下至宜都清江河入江口的长江水域。经过数十年来禁渔和保护,这里已成为众多候鸟的越冬场地。

到了冬季,长江水位降低,大面积的滩涂湿地露出了水面,保护区的河滩湿地里的小鱼、小虾、贝类、螃蟹等水生动物成了候鸟们的主要食物来源。记者在保护区里经过近两个月的拍摄和观察,发现中华鲟保护区有30多种候鸟在此越冬,数量众多。有赤麻鸭、翘鼻麻鸭、鹤鹬、反嘴鹬、苍鹭、斑嘴鸭等,同时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黑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琵鹭、鸳鸯等众多来自西伯利亚的候鸟。

北国冰封,候鸟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冬天,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候鸟陆续飞抵长江沿线,候鸟在中国境内有三条迁徙线路,大致可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湖北省位于中部线路的途经地,宜昌也正好处在候鸟前往东洞庭湖国家级候鸟保护区的线路边缘(从宜昌到东洞庭湖国家级候鸟保护区空距不到200公里),宜昌目前湿地资源丰富,有适合候鸟栖息的环境与条件,同时宜昌中华鲟保护区全面禁渔,为南迁的候鸟提供了更多的食物,让候鸟有了更好的栖息环境。

珍稀候鸟是生态环境的指示物种,近年来,宜昌的鸟种及数量呈恢复性增长,从侧面说明宜昌长江江段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