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化工、打造百年三宁!”
在湖北三宁公司董事长李万清的办公室里,这12个字清晰地标注着企业愿景。
美丽与百年,都意味着不断超越。这一次,湖北三宁投资100亿元,以建企以来最大手笔投入启动搬迁转型,既是为企业自身发展走向“高、精、尖”铺路,也为全市3年内长江一公里化工企业全部“清零”带头。
但,启动搬迁与转型,势必布满荆棘,必须舍弃眼下的“安逸”,忍受壮士断腕的阵痛。对着企业愿景凝思,李万清说,再难,也要坚定地走下去。
2月6日,记者来到该公司,探访湖北三宁的美丽化工之路。
舍得“断腕”,为了走得更远
去年12月19日,一支70余人的专业拆除施工队,进入濒临长江宜昌南岸的湖北三宁子公司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对其300多台套、总估值近2亿元的生产装置进行拆除。不久,这个化工企业不仅将退离长江边,还将终结自己47年的历史。
三宁化工常务副总经理、田田化工董事长殷银华介绍,整个拆除施工预计半年内完成,公司还将根据厂区土地检测分析情况,制定土壤恢复治理方案,达到无害化、安全适用标准,切实做到“房子拆尽、装置拆尽、土壤处理干净”。
除了关闭拆除宜昌田田化工外,湖北三宁还淘汰了硫铁矿制酸等3个项目,正在实施磷肥、碳铵生产线搬迁……不能看到部分过剩产能还有效益,就舍不得“断腕”,转型升级才有更美好的未来。这,已成为6000多三宁人的共识。
“尽管转型升级之路充满艰辛,但我们直面问题,不等不靠,聚焦绿色化工寻求突破。”李万清坦言。与行业内的其他大型企业一样,三宁也经历了中国化肥市场由快速成长走向跌宕起伏的全过程。公司在传统化工产业的厚实积累,客观上已经为绿色化工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从“十二五”到“十三五”,三宁的发展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快车道,发展理念也由追求规模和速度,逐步转变为追求质量和效率。
3年前投产的年产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可谓三宁化工主动转型升级的标志性项目。项目投资50亿元,包括主体投资40亿元的2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己内酰胺是生产尼龙6纤维和尼龙-6工程塑料的重要单体,广泛用于汽车、船舶、医疗制品、日用品、电子和电子元件领域。己内酰胺质量优等品率稳定在85%以上,环己酮苯消耗、己内酰胺环己酮消耗创造全行业先进水平,实现了安全稳定长周期生产。目前,己内酰胺装置以稳产高产的良好态势在全国同类装置运行周期中名列前茅。
去年,公司调整了“十三五”发展规划。以现有煤化工、磷化工和精细化工产品为基础,以新肥料、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绿色、循环、低碳经济为发展方向,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延伸,着力建设智慧工厂,力争实现“1520”目标,即:投资150亿元建设8大项目,实现销售收入200亿元、创利税20亿元。
大师+工匠,挺进高端智造
在武汉光谷,有一座8000平方米的科研基地,这是湖北三宁的武汉研发中心。
除了建立“人才飞地”,集聚上百人的研发团队外,公司还利用技术中心和大师工作室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研究院,鼓励技术型员工多做优化装置运行的研究和创新工作。
靠技术创新,小改小革推进转型升级,是三宁化工几十年来的不懈追求,正是这种国际视野下不断创新和技术改造,产生了一批专注化工转型的工匠,驱动三宁稳步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推进转型升级,科技创新是根基。三宁化工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科技兴企、人才强企”战略,把“科技创新、产业循环、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管理提升”五大思路作为转型升级的抓手,在市场导向的引领下,采用自主创新或产学研合作方式,解决企业瓶颈或行业共性难题,重点对现有化工技术进行绿色化改造,通过环保、绿色化学工艺过程的开发,实现化工生产从原料到产品整个过程的绿色化。
在煤化工板块,主要是对煤制烯烃、芳烃、乙二醇、油、气等五大类产品进行技术装备、产品和工艺的升级;在磷化工板块,主要围绕产业链的延伸及优质产能提升,除了一铵、二铵、硫基复合肥,还可以通过湿法磷酸精制磷酸二氢钾、磷酸盐等高端产品,包括以金钛能为代表的硝硫基复合肥;在石油精细化工板块,主要是围绕己内酰胺等进口量比较大的特殊材料,通过自主开发,取代进口产品。
李万清介绍,公司有些产品虽然是传统产品,但工艺却是新的,并且通过优化组合,实现了节本增效。“在产品质量和功效相同的前提下,成本比国内同类产品明显降低,别人看不上的产品我们通过精益求精完成了升级,别人亏损的产品我们能够盈利,这就是优势。”
“去年,三宁化工研发立项24个,投入5700万元,占主业务收入的2.15%。三宁内部科技人员510人,占比达到10.87%。”三宁化工技术开发部主任金艳锋介绍,近几年,三宁共实施RD项目101项,取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70项;创造出授权专利114项(其中发明14项)。同时,三宁化工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创新,仅2016年,该公司自主创新奖励就达73.27万元。去年,公司技术中心去年共申报专利77项,同比增加28.3%。完成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其中“利用煤制合成氨高效清洁生产己内酰胺的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硫酸铵清洁生产工业级硫酸钾关键技术”获国家循环经济协会科技奖提名。公司博士后工作站进站博士3人,均已开题研究,公司再次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评审。
从2015年开始,三宁化工投入5亿元建设智能工厂、普及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化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生产管理、过程控制等多个方面。
三宁化工智推办主任杨文华介绍,全公司DCS实现了自动报表的使用,降低了劳动强度;精醇APC先控项目通过设备改造、PID整定、模型建立等一系列工作,目前已经进入先进控制阶段;环己酮实现了烷塔系统、精制系统的部分自动控制,先控整体投用率稳定在98%以上,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得到提升;2#硫酸装置先进控制系统已初步实现系统化操作;尿素厂和锦纶公司锅炉的智控项目顺利推进;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完成验收,实现了从原材料入厂检验、生产过程控制分析到产品出厂化验报告全流程的“精细化管控”。去年公司智能工厂建设实现综合效益近500万元。
内循环联外循环,托起一座化工园
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枝江经济开发区姚家港化工园获批全国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成为我省唯一获得国家支持的园区。
姚家港化工园是省级枝江经济开发区的核心园区,占地面积21.85平方公里。今年初,宜昌市委市政府持续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提出高标准建设宜都、枝江专业化工园区,姚家港化工园迎来转型升级新机遇。
姚家港化工园依托的正是湖北三宁化工,以三宁为龙头的产业链已聚集各类企业(项目)60余家,煤化工、磷化工、材料化工产业已具相当规模,2017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近300亿元。
除了主动“关、转、搬”,在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方面,三宁也走在了行业的前列。李万清介绍,多年来,三宁不仅实现了企业“内循环”,而且融入到园区的“大循环”。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绿色升级,加快打造以化肥、精细磷化工、石油化工“三大板块”相互支持、紧密衔接、复合成网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目前,三宁已实现16类53种产品之间的关联生产,循环经济比重占公司产值的36%,每年仅节能增效方面便能实现2亿元的成本节约。
上游的产品,就是下游的原料,如此往复,闭合循环。这种循环,在三宁公司的己内酰胺项目演绎得淋漓尽致。该项目综合运用了当前世界上最经济、最可靠的己内酰胺绿色生产工艺及装备,采用了先进的反应与分离、蒸发与结晶一体化等16项专利技术。除苯需要采购以外,三宁公司拥有己内酰胺生产所需要的氨、硫酸、氢气等主要原料,己内酰胺的主要副产物硫酸铵作为三宁公司生产复合肥的原料消化掉,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三宁化工的示范引领下,园区在型煤制气、低压甲醇、联醇联醚、湿法磷酸精制、已内酰胺等方面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其中尿素、高浓度磷复(混)合肥产能、产量居湖北省前列,复(混)合肥品种齐全;湿法磷酸精制工程化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己内酰胺填补省内空白,单套设计规模为国内同类型最大;园区盐(氯碱)化工,为产业内延伸到氯系列精细化工产品链和产业间构建磷化工—盐(氯碱)化工—精细化工--材料化工共生耦合产业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围绕循环经济,公司今年开工的项目很多。”李万清说,投资100亿的搬迁转型项目是建企以来投资最大的工程,是公司产业转型的新时代工程,也是百年三宁的节点工程。此外,还有物流园、水溶肥、新渣场、热能中心二期、盐酸分解磷尾矿和新材料等项目。
“这些项目建成后,公司未来的竞争力将会更加强大,百年三宁的根基将会更加稳固,我们的美丽化工梦将更进一步!”(三峡日报 记者 黄昌荣 金贵满 通讯员 阮会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