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都会和“菜”打交道。
“今天午饭、晚饭吃什么?”每天清晨,家里总会有一个人在考虑这个问题,并开始安排:准备做什么菜,需要买什么菜,去哪里买……
“菜篮子”问题一直备受市民关注,也牵动着市领导的心。在过去的30多年里,我市立足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产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以“火烧坪高山蔬菜”为代表的高山蔬菜产业成为三峡宜昌一张耀眼的名片。
长阳火烧坪蔬菜基地。记者 李风 摄
高山蔬菜播种总面积达百万亩
1月8日,市农业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陈琼向记者介绍,宜昌高山蔬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起步,以长阳火烧坪乡为圆点向外辐射至长阳所有高山、二高山地区,并逐步扩展到五峰、兴山、秭归、夷陵等地,实现了从小菜园到大基地、从小菜篮到大市场、从小生产到大产业的飞跃。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高山蔬菜产业生产、加工和经营流通体系,高山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截至2016年底,全市高山蔬菜基地面积达50万亩,其中长阳土家族自治县30万亩,兴山县8万亩,五峰土家族自治县5万亩,夷陵区、秭归县、宜都市共7万亩。基地面积过5万亩乡镇6个,万亩以上的品种基地6个。高山蔬菜播种总面积100万亩,总产量达300万吨,年总产值达60亿元。宜昌成为我国中部及南部地区重要的“秋淡菜”供应基地,高山蔬菜是全市仅次于柑橘、茶叶的第三大特色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和努力,我市成功创建了一批在全国拥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高山蔬菜品牌。拥有“火烧坪及图”、“一致魔芋”两个中国驰名商标;“昭君眉豆”、“火烧坪包儿菜”两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22个产品获“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其中绿色食品20个。“火烧坪”白萝卜荣获湖北省“十大名菜”称号,“憨哥”牌西红柿、“清江秀龙”牌辣椒获评全国知名品牌。
长势喜人的高山西红柿。记者 揭兴伟 摄
鄂西最大高山蔬菜集散中心在长阳火烧坪
“宜昌每年所产的高山蔬菜,95%以上销往湖北、湖南、广东、福建、江苏、上海、安徽等省市的50多个大中城市。”1月8日,市农业局蔬菜办主任段和云颇有些自豪地告诉记者,宜昌高山蔬菜还成功打进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出口周边国家和地区。
目前,全市专业从事蔬菜生产销售的企业或合作社近80家,营销经纪人在5000人以上。每年吸纳和转移2万多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加工、运输、劳务及第三产业,年实现收入达8000万元,2016年社会总产值达到30亿元,催生了一批百万富翁,甚至是千万富翁。
为做大做强高山蔬菜产业,我市围绕生产技术指导、质量安全监管、园区建设、生资供应信息服务等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长阳高山蔬菜研究所每年申请并实施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同时聘请院校蔬菜专家,组织县内蔬菜、植保、土壤肥料等专业技术人员,对蔬菜发展“瓶颈”问题展开联合攻关,制订了30个主要品种的生产技术规程。长阳还整合龙头公司、专业协会合作社和运输物流、冷藏初加工、深加工、商贸企业等60多家企业,形成火烧坪乡高山蔬菜加工物流园,成为鄂西最大高山蔬菜集散中心。
大面积的蔬菜基地。记者 李风 摄
“名、特、优”蔬菜新品种值得期待
日前,记者在市农业局采访时了解到,我市高山蔬菜已走过了高速发展期,到了发展关键期。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熊长权表示,市农业局将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加大对高山蔬菜产业的重视力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绿色发展为主线,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在稳定基地面积50万亩、播种面积100万亩的基础上,力争在八个方面发力,大力实施高山蔬菜振兴工程,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实施基地提档升级工程,加强对蔬菜主产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逐步改善生产生态环境,提高生产能力;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加强坡耕地治理,减少水土流失,加强高山蔬菜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实施土壤改良工程,积极推广休耕、轮作、调酸补钙、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等技术,加大对尾(废弃)菜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力度,恢复菜区土壤地力;实施质量安全工程,进一步加大对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建立健全蔬菜检测体系;实施品种结构调整工程,加大与高等院校、农科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力度,积极引进“名、特、优”蔬菜新品种,不断试验、示范,开发适销对路的特色蔬菜品系;实施品牌推介工程,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活动、会议等形式,加强对蔬菜产品的推介;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在继续培育和发展冷库加工群体的基础上,扶持现有加工龙头企业开展高山蔬菜深加工,生产适销对路的特色蔬菜系列食品;实施设施蔬菜替代工程,高山避雨栽培是近几年高山蔬菜发展的新趋势,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要大力推广。(三峡日报 记者 揭兴伟 通讯员 方素珍 邵明珠)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