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旨在褒奖在中国科学技术活动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8日揭晓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记者盘点其中的“中国风采”。
彰显“中国力量”
今年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共评出两个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其中一项是来自国家电网公司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这是目前世界上电压最高、容量最大(800万千瓦级)、经济输电距离最远(2000千米级)的直流输电技术。
实际应用表明,仅用0.008秒,甘肃的清洁能源就可到达湖南湘潭换流站。“这对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说。
目前中国在运在建的特高压直流工程有14项,累计换流容量2.2亿千瓦,线路长度达2.5万千米,总输电能力达11060万千瓦,并且输送电量的80%以上是清洁能源。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奖项反映出在油气开发、深海探测、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等多个重要领域,中国正在由跟跑并跑向领跑转变。
守护“健康中国”
今年评出的另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为代表的新发传染病防治体系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2013年,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临危受命,投入到与新型重组变异禽流感病毒H7N9的“战斗”中。
李兰娟及其团队果断建议关闭活禽市场,潜心研究出“李氏人工肝”,摸索出四大体系和两大平台,实现H7N9禽流感患者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燃煤机组超低排放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为破解燃煤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撑。项目完成人、浙江大学教授高翔说,团队推动建设全球最大的清洁高效煤电体系,“最终目标是解决中国的固定源的污染问题”。
此外,科学家们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预报及固体废物处理等领域成果显著,一批国产先进医疗装备成为保障民众安康的“新兵”。
提供“中国经验”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今年获奖的一批成果在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全球发展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与寒区工程研究创新团队,扎根西部、立足高原,为青藏铁路、青藏公路、中俄输油管道等寒区重大工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家共建中亚药物研发中心,为西部地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经中国科学院推荐,乌兹别克斯坦籍生物有机化学家肖开提·萨利霍夫获2017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唐本忠主持完成的“聚集诱导发光”(AIE)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AIE已成为由中国科学家开创并引领的热点研究领域,有6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1100余家机构竞相跟进。“中国科学家竖起的AIE红旗正在五洲四海飘扬。”唐本忠骄傲地说。(中新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