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坝洲村里看脱贫—— “今年能嚼到甘蔗的甜水!”

坝洲村地处枝江市百里洲镇西端,预期今年整村脱贫。这意味着至今未脱贫的19户60人,年内必须迈坎过线。

3月6日,我们来到这个人平耕地仅一亩出头的村子。

贫困大户说信心

19个精准扶贫户中,一组60岁的李进凤“高居榜首”,因为她家庭人口最多,7人,占了全村贫困人口的十分之一强。

这是一个典型的因病致贫户。李进凤本人患鼻咽癌,几次化疗,至今药物没断过。上有83岁、81岁的二老,已是体弱多病。两个儿子有智力缺陷,勉强在外打短工。大儿媳身体不好,忙5亩地的农活、带一个孩子也不利索。“今年能不能脱贫?”我们问。“假设去年没有两笔事打底子,如今我还真不好说。”李进凤解释,去年8月,家里将多年失修、漏雨的屋顶翻修改造了,还新建了120多平方米附属屋,由于纳入了危房改造范围,享受了7500元的补助。第二笔事,去年她老父亲摔倒后,在枝江市中医医院住院20多天,自费部分的9000多元全部报销了。“两笔加起来就是1万多块,对于我来说,轻省一大截。”

走进附属屋,里面分圈喂着7头肉猪、1头母猪。李进凤说,“靠喂猪,万把多元的收入有指望。再加上两个儿子打短工还能弄个一万四五,两个老人本身有点高龄补贴,我们这个家应该能嚼到甘蔗的甜水了。”

独床户将迁新居

论住房,51岁的周传凤家最为糟糕:30多年的瓦屋,外墙没抹灰,既有大水泥砖,又有红砖,修修补补中,已成危房。大门上方原来究竟是木板还是望窗已不得而知,竟由一大块塑料代替,面积两三平方米,布满灰尘,而且两侧有竹片夹着防止掉落。

屋内,一堂屋一卧室,卧室也仅一张床。

她家三口人,丈夫苏元玉是弱智,勉强跟着工头在附近做事,女儿已出嫁,儿子在外地打工。家里条件差,儿子基本不回,回来了也没法住下。

周传凤不识字,有时认钱也迷糊。一头母猪、三亩田“捆”着她,怎么脱贫呢?

村里计划的第一步是帮助实施危房改造,资金方案已定下,村里想法争取政策弄1万元,镇上的双红沙梨合作社资助4万元,周传凤家自筹1万元,四五月间就要动工。

“最大的心病解决后,我就给儿子安排一间房,他再回来就有住的了。”

村党支部书记龚万升介绍,前不久,枝江市政协主席谭从彬来村办公,决定市、镇、村合力,对毫无家底的二组李桂华、五组苏宇航家完成危房改造。

产业开始播“星火”

在四组,我们看到6个蔬菜大棚,其中一个里,豆角菜苗已经钻出地膜四五公分。

大棚主人叫胡昌权,是村干部“三顾茅庐”从董市镇请回村的能人。陪我们的坝洲村民调主任李白涛说,产业不“长”进土里,脱贫成果难以“加固”。

回村后,胡昌权初期流转了12亩地,高标准建起了灌溉等自动化的大棚。“一方面,村里的人可以在我的基地做短工,对贫困户我将优先安排。另一方面,他们也能在我这里学到些技术。再则,有田无劳力的,我可以接收田出流转费。”

从一组到五组,我们看到,沙梨改良、芦笋种植、肉牛养殖等都已起步,产业渐呈“星火燎原”之势。

三峡微评:多引“甜水”挤苦水

李玉林

病残弱智,高龄失劳,灾祸接踵……精准扶贫进入攻坚战,面对的是集体底子超薄的村、长期没有抬头的户、命运一直很苦的人。自然,各级干部投身攻坚战,使他们脱困境、“出苦海”,需要的是真换位思考,肯捧出真情,会寻找办法,敢吃上苦头。坝洲村的精准贫困户,不再是自怨自艾、猛倒苦水,而是拨亮希望的火苗、挺起“佝偻”的腰身,原因就在于市、镇、村加驻村的工作队,眼盯十九户,分户谋起步,以倒计时的状态引能人、抓对接、跑政策、寻支持、鼓士气,围着落实干,围着脱贫转,干部的汗水换来有望吮吸的“甜水”,“甜水”即将挤走腹中的苦水。

产业扶贫提质、搬迁扶贫提能,教育扶贫提智,兜底扶贫提标,生态扶贫提升,五大战役“为谁辛苦为谁甜”自不待言,但更多的是考验各级组织和干部引“甜水”的能力和作风。(三峡日报 记者 李玉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