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只有“永续发展”,才能功在当代、利及千秋。也只有“永续发展”, 才是最根本的民生、最持久的福利。
紧盯“永续发展”,宜昌清醒出招,坚持政府主导、问题导向、统筹部署、改革创新,以压倒性力度狠抓长江大保护,磅礴破冰,初见成效:
全力推进绿色发展,以壮士扼腕的决心,启动化工产业“关、停、并、转、搬”,对散、乱、差和低水平化工企业进行规范、整治,年内关停24家化工企业的目标任务正在加速推进。
狠抓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将该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和履职尽责管理,坚持铁腕高压执法,对涉及的问题立行立改。截至11月15日,已完成整改29项,正在有序推进19项。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1至10月,全市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0%;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0.0%;14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平均值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
成绩固然不易,但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并未改变,生态修复和保护依然任重道远。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我市还要继续乘势而上,依法依规,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这次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全面蜕变,全力打响这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价值观念的深刻革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宜昌的这场深刻革命, “第一感应”应在长江母亲河。全市既要看到长江经济带作为经济发展带的巨大潜力,更须厘清其作为生态屏障带与子孙祸福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近一年的狠抓长江大保护摸索、实践启迪我们:只有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化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培育壮大新产业新动能,构建长江生态安全格局,母亲河才能充满生机活力。
全市要继续以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目标,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以壮士断腕的力度推进境内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关、搬、转;要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善待稀缺、不可再生的岸线资源,坚决取缔非法码头,探索建设综合码头,实现岸线资源高效集约利用。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实施岸线复绿工程,还岸于民的同时还林还草于民。
还要同步抓好松材线虫病等森林病虫害防治,守护好森林资源。
污染是生态的天敌。没有哪个地方的生态进步,是以污染源的“安然无恙”为前提的。持之以恒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用狠劲,也要用巧劲。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而实现循环的自然链条,任何的割裂和忽视,都可能导致功亏一篑。对污染源的治理,慢慢地各个击破已不可能、不可行。以水污染防治为例,全市要树立“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局观,抓住秋冬季水利建设施工黄金时间,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各要素以及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游下游,进行系统保护、宏观管控、综合治理,畅通生态系统循环,全方位改善流域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照样呼唤创新。我市深化“公安+环保”执法模式,联合多方力量,对环境保护领域的执法问题会商会办,集中“精准发力”,依法严厉打击偷排偷放、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威力。今后,还要在推进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创新等方面,敢闯敢试,创新创造。
持之以恒,恒贵同心同向。生态文明建设追根到底是人的建设,不论这场革命多煎熬、多艰辛,一旦深入人心,所有难题都将迎刃而解。要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起牢固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让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入脑入心,让守住山头、管住斧头、护好源头落地落实,化督促为自觉,用量变带动质变,遵循自然规律,守护好空间底线、发展底线、民生底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线。
唯有全市上下时不我待、同心同向,持之以恒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民生工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向好向优的大美宜昌,方能迎来永续发展。(三峡日报 记者 杨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