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进一步深化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近年来,宜昌医疗卫生领域改革氛围浓、创新力度大、发展成效好、各方评价高,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为“健康宜昌”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一医院专家团队来到猇亭区鸡山村开展义诊服务活动。通讯员 杨添龙 摄
解码
打造就医新格局
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症结,曾是不少群众的心病。
“人民健康既是民生问题,也是社会政治问题。”为根治看病难题,市委书记周霁要求,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民医保制度改革和药品供应保障体制改革,努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家胜也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各项改革,以改革新成效加快构建“健康宜昌”,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怎么改?宜昌靠智慧、狠劲和良心,摸索出了一条紧密结合宜昌实际的医改新路子。
医改要靠智慧。顺应“互联网+”趋势,我市以分级诊疗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深化医改,形成了“全程服务人性化、转诊过程智能化、服务平台社会化、体系建设一体化、制度创新导向化、患者利益最大化”的分级诊疗“宜昌模式”,初步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疑难危重病再转诊”的就医新格局。国务院对此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多项奖励政策,省委、省政府也将“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确立为重大改革推广项目。
在此基础上,宜昌还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出台了“1+5”改革方案,全面推进分级诊疗。经过一年多的改革探索,“三大技术平台+四大服务体系+三大制度保障”的惠民医疗服务模式基本形成,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基层诊疗量同比上升3.38%,改革成效初步显现。2017年,顶层设计到位、落实责任到位的宜昌“互联网+分级诊疗”惠民医疗服务改革正式在全省推广。
伍家岗区重要民生工程花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建成开业。
勇蹚医改深水区
医改要靠狠劲。尤其当医改进入“深水区”时,更要勇蹚深水,与时间赛跑。
我市进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让其回归应有定位。出台《宜昌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今年7月31日零时起,城区22家公立医院正式取消15%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 自此,我市城乡所有公立医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正式破除“以药养医”机制。
同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对原有的4170项收费标准中的1851项进行调整,其中,降低检验费及大型设备检查费收费标准;提高价格明显偏低、技术含量高、不能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部分医疗服务价格;放开部分医疗服务价格。
不止在城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也有力推进。
在宜都,采取“核定收支、综合算账、绩效考核、分类补贴”的办法,大幅增加财政投入,让医院发展“有保障”;不断优化卫生资源布局,确立并启动了5个公立医院的建设项目,让就医环境“有变化”,连续3年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建立村医退出机制,依托大专院校采取“订单式”委培村医,逐步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让服务能力“有提升”。
除此之外,我市还突出重点,形成合力,深化医改。建设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进医保复合支付方式改革,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最大限度挤压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改革薪酬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理顺医疗服务价格,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等。
当阳市人民医院与玉泉卫生院进行远程医疗对接。通讯员 陈婷 摄
释放医改红利
医改要靠良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增加群众就医获得感,让更多群众分享医改红利。
搭建远程医疗平台。枝江市董市镇泰洲村一组的姚方兰发现自己嗓子痒、干咳不止时,不再搭车去15公里外的枝江市人民医院,而是来到村卫生室,在家门口享受医疗专家服务;
组建家庭医生团队。高血压患者、伍家岗区宝塔河街道古塔社区的李先锋,不仅免费领到了智能可穿戴设备,还有了自己的健康“守门人”,实时监测体征,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干预和管理;
创新“基卫高”评价体系。宜昌卫校毕业、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卫生院工作35年、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张传鹏,“破格”取得了医疗专业副高职称,心甘情愿地扎根在基层,服务在基层;
健全药品保障机制。基本药物的销售价格多次下调,其中阿卡波糖片降到了66.46元,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降到了51.77元,为西陵区学院街道学院街社区的“糖友”武学初节省了不少开支……
不止是他们,更有数据显示群众“看病难”得到缓解。全市县级公立医院创建省级重点专科13个,市级重点专科79个。成立市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19个,市级医疗机构解决急难危重、疑难杂症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组建医联体,优质医疗资源有序下沉。
群众“看病贵”同样得到缓解。实施基本药物制度,21家县级公立医院医药销售价格平均下降31.31%;门诊费用下降,2016年下半年全市人均门诊费用负担较上半年下降0.59%;住院自费比例下降,医保病人自费比例下降1.8%。相信随着医改的进一步深入,会辐射越来越多的群众分享医改红利。
市中心医院空中医疗救援队搭乘医疗直升飞机救治伤者。通讯员 但军 摄
探访
市中心医院: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8月23日,G50沪渝高速公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段发生严重车祸,两人受伤,其中一名伤势严重。接到紧急救援通知后,市中心医院空中医疗救援队搭乘医疗直升飞机飞往现场,将患者接回。整个过程只用了29分钟。
坚持“患者利益至上”,医改过程中,市中心医院采取多种手段,持续不断地改善医疗服务,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实现全流程细节改造。同步上线了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服务,让患者在家选定医生、预约就诊;打破传统内外科布局,按系统分科,实现“一站式整体化治疗”;每个楼层都分设挂号、缴费等窗口,避免患者来回奔波。这些举措,为患者节约了时间,今年门诊同比持续增长25%以上,但是患者的就诊时间从平均3小时下降到1小时,“全流程细节改造”功不可没。
打造五分钟生命链。整合学科资源,创建一体化急救医学模式;为涉及急诊急救的科室设立专用通道,将患者入院到进入手术室急救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方便检查流程,将CT、心电图等急救检查分布在急救分诊平台和抢救平台,方便患者检查;及时采集急救信息并传达到抢救单位,当患者送达手术室时,手术立即开始。今年,医院用20多分钟完成了一例急诊PCI手术,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建设“互联网+”的智慧医院。借力“互联网+”,突破区域局限,从“来院就诊”向“院间转诊”再到“远程网络会诊”不断创新;电子转诊平台与现场落地服务相结合,为转诊患者开通绿色通道,改善就医体验;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帮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和能力,让转回当地的患者后续治疗无忧。
加强第三方回访评价。为了更好地倾听患者的声音,医院率先引入电话回访评价机制,测评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并根据“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反馈到各相关科室逐条进行跟踪督办改进。5年来,医院患者综合满意度从82%上升到98.12%,投诉率从6.2%下降到1.8%。
家庭医生方亮为社区居民建档宣教。
家庭医生方亮:市民健康的“守门人”
“妈妈的情况好多了,血压比较正常。”10月16日,伍家岗区万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方亮一上班,就接到了这样一条短信。
短信里的“妈妈”是伍家岗区张家店社区的白厚祝,高血压患者,因突发性心肌梗塞和脑梗,导致偏瘫,一直卧床在家。
2012年,方亮在社区走访时结识了白厚祝。“她当时的情况很不好,血压180/100,臀部、背部长了不少褥疮。”方亮回忆说,但她的子女没有掌握太多医学常识,加上老人行动不便,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
从那时起,方亮就履行起家庭医生的职责,时不时上门帮忙量个血压、换个药,还手把手教给白厚祝的女儿一些护理常识。上门服务收费会不会很高?方亮笑着说,医生出诊是免费的。
在方亮和家人的悉心照料下,白厚祝的病情慢慢有了好转,褥疮好了,血压也稳住了。
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没法一劳永逸,需要实时监测病情,高血压患者更需要长期服药、定期体检。家庭医生政策出台后,方亮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白厚祝。“签约后,白奶奶每年可享受一次免费体检;如果不签约,仅检查肝功能一项就要46元。”在方亮的介绍下,白厚祝一家五口都签了约。
和白厚祝一样,张家店社区的杨耀玉也是方亮的签约患者。9月22日,临近下班时,方亮接到了杨耀玉的“求助”电话:“我咳嗽伴有心慌气短,这应该不是普通的感冒。”初步诊断后,方亮冒着大雨,赶到了杨耀玉家。果不其然,因天气阴冷,免疫力差的杨耀玉患上了肺炎,多拖一刻,病情就可能加重一分。“幸亏我们及时赶到。”方亮笑着告诉记者,10月7日,杨耀玉已经康复出院了。
卢爷爷因食物中毒引发急性胃炎和继发肝肾损害,经过方亮团队悉心治疗,肝肾功能均已好转,症状也逐渐改善;黄埔奶奶突发脑梗,有生命危险,方亮团队及时处理,从死亡线上抢回来一条命……方亮团队的签约患者有2200余名,每一名,他都会不遗余力地当好健康“守门人”。(三峡日报 记者 杨婧,通讯员 卫计宣 医宣)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