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丨雷锋就在你我身边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他们长期扶老爱幼,他们帮困解难助人为乐,……今年3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决定授予20个单位为“宜昌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授予50名同志“宜昌市岗位学雷锋标兵”荣誉称号。在3月5日学雷锋日即将到来之际,本报记者采访了其中的四个学雷锋标兵和两个学雷锋示范点,分享他们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我们每一个人。

学雷锋标兵

罗军:群众身边的“大警小罗”

 3月3日上午,西陵公安分局鼓楼街派出所副所长罗军来到辖区学校,为一名家庭经济拮据的初中女生预付了300元资料费和考试费。

2013年,罗军从省公安厅高速公路警察总队长阳大队调至西陵公安分局,成为体育场路的社区民警,他创建“大警小罗”警务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为社区的居民和辖区的高校师生服务。从此,“大警小罗”渐渐在社区、在高校校园里出名、出彩。

2013年11月,罗军当上体育场路社区民警后,发现体育场路社区企事业单位职工多、学生多。为了服务好社区居民,罗军搭建“大警小罗”“双微平台”,并制作了“微警务”联系卡发放给社区居民和高校师生,方便大家关注联系。罗军很快将“大警小罗”双微平台粉丝和关注人数发展到1万多人,居民也逐渐习惯通过双微平台跟罗军联系。热心人发现迷路的老年人后,罗军利用微信为其联系上家人;有人捡到外地游客钱包,罗军发布微博找到了失主。仅去年,他就通过“双微”平台提供救助服务60余次。

罗军是个热心人,他宁可自己多跑腿,也要让群众少跑路。体育场路社区流动人口多,有高校学生2万多人,有农民工子弟2000多人。为方便高校学生和农民工办理居住证,罗军推行阳光服务,将居住证办理、证明开具延伸到社区,实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核,并送证上门。每年,罗军都要将千余张居住证一一送到群众手中。

2014年8月7日深夜,城区暴雨如注,体育场路社区部分区域内涝严重,罗军冒着暴雨在齐腰深的水中挨家挨户叫醒熟睡中的居民。在水中,他背起一位被困家中的八旬老人艰难前行,成功将老人转移到一公里外的安全地带。救出这位老人,全身湿透的罗军顾不上休息,再次投入到营救其他被困居民的抢险中。

三年多来,罗军因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社区民警”、“宜昌最美警察”、“全市优秀社区民警”、“宜昌市最美志愿者”,并被授予“2015年宜昌五四青年奖章”金奖。(三峡日报 记者龚昌俊 通讯员童莉)

宫自信:志愿服务14载

 五峰渔洋关镇有一位71岁的老人,从2003年开始做社区志愿服务,一干就是14年。他参与“两劳”释放人员的矫正工作,组建了老年书画研究会,参与“五老管网吧”志愿活动,还志愿帮助群众调解纠纷。他就是五峰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自信调解室调解员宫自信。

作为社区矫正志愿者,宫自信每月和“两劳”释放人员进行一次谈话会,通过典型案例,学习法律法规,让他们“认罪服法,认罪服判,良性回归”。目前,社区“两劳”释放人员33名,没有一个因为再犯被收监。

2006年,宫自信组建了老年书画研究会,连年开展书画“五进”活动,举办了8次书画展,出了5本书,送春联下乡6000多幅。

其中一次在渔洋关镇小学,一个8岁的小学生恳求他:“宫爷爷,您给我写个‘百年好合’吧?”宫自信有些哭笑不得。他说,爸爸妈妈经常吵架,他想把字挂到他们房里去。第二天,宫自信写下“家和万事兴”交给了他。

2014年6月,以他名字命名的“自信调解室”正式成立。街坊邻里有个“家长里短”,都愿意找他说道说道,他也总能把事情“摆平”。

今年年初,渔洋关镇一对兄弟,因一点小事争吵不断,村委会两次调解都没有成效。宫自信了解情况时,发现他们在土地使用上有分歧。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便联合村委会,商定了土地的使用权。他还动之以情:亲兄弟为了这点小事就势同水火,实在不值当。两兄弟最终解开心结,签下调解协议。

两年半来,宫自信接访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89件,达成调解协议82份,他也先后获得湖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宜昌市优秀人民调解员、五峰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30多项。

“做人得讲良心,更何况咱还是一名老党员。”宫自信说,“到今年我退休已经11年了,我就想一直干好这些活,老百姓能看得起,愿意来找我,我就挺知足。”(三峡日报 记者田帅旗)

余凤林:甘当孤儿孤老至亲

 16年,5000多个日夜,她把全部精力奉献给福利院,甘当孤儿的亲妈、孤老的亲闺女。她就是枝江市安福寺镇中心福利院院长余凤林。

2000年底,临近退休的余凤林,被委任筹建安福寺镇中心福利院。从此,她的人生与安福寺镇中心福利院紧紧相连。

建院不久,一位名叫姚太贵的半哑智障人走失。余凤林请了4辆摩托车,一连找了7天,终于在40公里外的夷陵区将他找到。一见到余凤林,姚太贵围着她转呀,笑呀,乐个不停。

经此教训,余凤林立即建章立制,她告诫工作人员,要对得起安福寺这个地名,为老人孤儿“保平安送幸福”。

55岁的赵之义因患小儿麻痹症留下残疾,常年卧病在床,余凤林克服心理障碍,照顾他洗澡、穿衣、喂饭、煎药。聋哑老人熊天华由于语言障碍,不愿与人沟通,余凤林便学习手语、手势,主动和他交流。61岁的张爱民是智障老人,有一次烤火差点烧伤自己,余凤林对他格外关心,把他放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外出便安排工作人员帮助照看。

有位赵婆婆胆小,临终前两天,余凤林日夜在旁守护。弥留之际,余凤林抱着她的头拉着她的手,直到她安详地闭上眼睛。老人的侄女看到这场景,直给余凤林磕头。16年来,余凤林共给数十位老人送终。

福利院还抚养过12个孤儿,余凤林像妈妈一样关爱他们,千方百计改善伙食,安排专人辅导他们的学习。她为他们筹集数万元资金供他们读中专读大学,进院时只有5岁的汪伟还在她的帮助下完成了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业。如今,12个孩子都已长大成人。每年春节,他们都会回到院里,甜甜地叫她一声“妈妈”。

在余凤林和全院职工的努力下,安福寺镇中心福利院多次被省、宜昌市、枝江市、安福寺镇评为先进单位,2010年以来,福利院又先后获得国家民政部“全国模范敬老院”、省老龄工作委员会“敬老文明号”、省民政厅“星级农村福利院”等殊荣。(三峡日报 记者裴姝婧)

彭子珈:单亲儿童的好“妈妈”

3月3日星期五,彭子珈在回宜昌的路上接到了干女儿小露的报喜电话:“彭妈妈,您身体好吗,我们家现在都蛮好的,老师昨天在课堂上表扬我了,说我学习有进步!”

这位接电话的彭妈妈就是著名爱心公益组织——宜昌市关爱单亲家庭协会的会长,文中的小露是她的直接资助对象。“小露这孩子从小父亲去世,母亲又患有严重精神疾病,沉重的生活让她性格很压抑。记得我们第一次去看她的时候,她低着头,谁也不搭理。后来经过我们的心理疏导,现在已经可以坐在我腿上讲故事了,心情开朗阳光了很多!”彭子珈指着珍藏在手机里的照片,开心地告诉记者。

坐在记者面前的彭子珈30岁出头,一身整洁的职业套装显得干练、自信,很难看出来她是一个有13岁女儿的单亲妈妈,也曾有过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为了养活女儿,彭子珈只身从枝江到宜昌打拼,从服务员到收银员到老板,再到如今的三峡商报广告中心副总经理兼政务综合部主任,她咬紧牙关度过无数个难关。天助自助者,当生活有了一点点起色,她便开始扶弱帮困,特别是帮助和她有着同样遭遇的单亲家庭。“正因为我和他们一样,也是单亲家庭,所以我明白他们的辛酸和苦楚,所以才有协会的成立,希望感召更多人来关爱他们,为社会与家庭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谈起当初的善举,彭子珈很有感触。

记者看到,2015年7月协会成立以来,短短半年时间就汇聚了会员近2000名,会员单位近100家,企业家500名,成立了兴山分会和枝江分会,募集社会资金35万余元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和帮贫扶困。先后连续开展了公益助学点军行、枝江行、秭归行、兴山行等活动,一对一帮扶单亲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困难家庭儿童27名,扶助困难家庭202户,联络媒体举办网络相亲会等活动12场,解决单亲家庭就业81人。

彭子珈也通过自己的善举,先后荣获三峡日报传媒集团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宜昌市三八红旗手、湖北省三八红旗手、宜昌市最具慈善爱心个人等荣誉称号。(三峡日报 记者齐小宇)

学雷锋示范点

当阳市图书馆:书香中的快乐阅读

马翠莲的女儿今年13岁,一年前的她和同龄人一样,有着青春期的叛逆,爱和父母耍小性子。如今的她懂事聪慧,爱好英语和写作,是邻居们眼中的骄傲。马妈妈告诉记者,这一切的转变都是因为当阳市图书馆举办的“卓越父母亲子教育活动”,让她学会了理解女儿,学会了和孩子沟通交流。

在电子阅读日益兴盛的今天,传统图书馆如何生存、如何发展是摆在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破解难题,响应中央全民阅读活动的号召,当阳市图书馆以“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当阳”为主题,与时俱进,开展主题鲜明的服务活动,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

让市民进入图书馆,首先就是要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当阳市图书馆经过积极争取,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总投资为 2647万元的新馆,于2014年7月对外试运行开放。针对年轻人喜欢上网的需求,馆内实现了无线网全覆盖,对于感兴趣的书籍可以手机自由下载,数字图书资源基本实现了全社会共享。

环境营造好后,就要思考如何把市民拉进图书馆,培养阅读习惯。针对这个问题,当阳市图书馆以活动为切入点,通过举办“快乐阅读·伴我成长”主题读书征文活动,带动小读者进馆20000余人次,借阅图书30000余册次。同时还开展免费阅读活动,对于办证读者奖励精美礼品,通过系列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全民阅读的蓬勃开展。

当阳市图书馆积极开展延伸服务。针对当前社会上流行的亲子教育热潮,图书馆根据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举办“卓越父母亲子教育”报告会,邀请荆门迪森英语的李正校长作“如何成为新时代的优秀家长”的主题演讲,吸引了近3000名家长及孩子们参加。同时继续开展汽车图书馆送书下乡活动,为服务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发挥重要作用。30年来,“汽车图书馆”累计服务农村读者60多万人次,流通图书150多万册次,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省市新闻媒体多次报道。

范围广,载体新,内容全,成果显。“全民阅读”筑牢“书香当阳”的根基,图书馆的袅袅书香正成为当阳市的一道新的风景线。(三峡日报 记者齐小宇 通讯员冯晓冬)

环城北路社区:民族团结一家亲

西陵区学院街道环城北路社区是在宜昌经商的新疆维族主要居住地,有土家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近200人。

近年来,环城北路社区将学雷锋志愿活动与服务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紧密结合,形成了相互嵌入式的社区环境,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环城北路社区得胜街小区的一套房子,从租住到现在拥有产权,一直既是新疆维吾尔族来宜务工经商人员的住所,又是维吾尔族流动人员的中转站。

看着10多名维族同胞挤住在着60多平方米的两间房子里,夏天天气炎热有的就干脆搭个棚子住在楼道里……时任社区党委书记的任红娟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善少数民族的居住环境。

2011年8月,社区在市、区民宗部门支持下,多方筹措6万余元资金,为其居所粉刷墙壁、固定床架、安装电扇,换上全新的铺垫凉席,送来被子及生活用品,为维族同胞营造了一个干净舒适的家。

同年,社区又在全市建立首个“少数民族服务站”,依托“服务站”窗口,积极发挥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伍作用,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全程服务,有效增进了民族团结。

“党和政府对我们非常关心,我们少数民族群众心里感觉很踏实。”为帮助少数民族同胞自主创业,社区协调市民宗局和市城监大队,成功为少数民族同胞争取到位于九州大厦、夷陵广场和献福路等中心地段的经营场所。

维族同胞阿西木逢人便讲:“党和政府帮助我的三个孩子在宜昌就学,是真正把我们当做本地居民在对待。”去年9月,社区“架桥铺路”,成功帮助阿西木的三个孩子入读得胜街小学。像这样的事例,这3年共有17例。

因为工作突出,近年来,环城北路社区先后被授予“学雷锋先进集体”、“十佳红蚂蚁志愿服务队”、“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十佳示范单位”,2016年2月被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称号。(三峡日报 记者裴姝婧 通讯员谭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