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乐器制造有限公司的李强,通过“互联网+”职工服务平台的婚恋服务,在线下成功牵手另一企业的女青年。
伍家岗区两度患癌的沈兴芳,使用“互联网+”职工服务平台,短短半天时间,便完成了所有审批流程,3000元救助金直接汇到她的账户。
发生在最近的两件事,让当事人刷新了对工会的印象,“我们的忧盼,工会是真懂真帮”。对此,市总工会负责人表示,工会改革去“四化”,必须回到职工中间,精准掌握他们的需求,认真回应他们的期待,全力提供贴心的服务。
线上线下
无缝隙服务群众
为了全方位服务职工需求,市总工会打造了“一个平台、两张网、三大系统、四个终端”,以此打通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一个平台即宜昌工会职工服务系统平台。两张网即内网和外网,内网是全市工会系统的办公及数据处理后台,外网是面向职工的诉求需求提交平台。三个系统即基础信息系统、职工服务系统、劳动争议调处系统。四个终端即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通过终端,职工可以直接提交近30类服务需求,涵盖问题咨询、入会转会、困难帮扶、维权服务、家政服务、法律援助,以及查水电气费、社保金、公积金、就诊挂号等。
怎么打通的呢?所有职工来访、来信、来电和服务诉求等,同置于服务平台系统,通过构建“线上受理、后台分派、三级联动”新机制,打破地域、时空界限和工会组织间的壁垒,整合运用了各方资源。这一模式,实现了扁平化服务:信息同步送达、工作动态及时反馈、工作进程全程掌握、工作成效准确评估。
对于可以立即办理的服务内容,进行即时信息配置和服务对接;对于需部门联动办理的,启动“联动机制”;对于存在“不会办理”等实际困难的职工,由网络统一调度,实现“点对点”服务。平台系统中设置了短信提醒、在线查询、亮灯提示、痕迹管理、回复评价等程序,简化工作流程和层级,实现了信息多跑路,职工少跑腿。
真情服务职工
打造升级版“职工之家”
“我每个月的工资都打入这张三峡职工服务卡,有了它,就像有了省钱的法宝!”握着手中的三峡职工服务卡,宜昌安琪职工郑军告诉记者。
据悉,市总工会联合相关银行及100多家商户,已累计发放“三峡职工服务卡”16万张。由于它集吃住行游购娱和意外伤害财产损失补偿保障为一体,有普惠性,职工享受各类优惠过亿元。
暖家是落脚点,为做实服务项目,市总工会充分利用网上民意调查和线上交流互动成果,推动线下服务项目提档升级。
近年来,市总工会举办家政培训班177期,免费培训下岗女工和进城务工女农民工6500多人,推介就业21300多人次,打造了“宜昌工友家政”服务品牌。大力开展“双帮”(帮会员找岗、帮企业招工)活动,仅今年以来,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各类招聘(洽谈)会192场,动员本地企业吸纳40280人就业。
做实服务项目
做职工最信赖的“娘家人”
改革中,市总工会提出,要不断创新服务载体,延伸工会服务新职能、新触角,时刻让职工感受到有工会、有“娘家”、有温暖。
原对外出租的工人文化宫等公益场地逐步收回,改造建立了羽毛球馆、健身房、职工书屋等,对职工免费开放。
近期,市总工会将在城区设立20个爱心驿站,旨在提高一线环卫工人、出租车公司职工等户外工人的保障水平,让他们渴了有水喝,自带的盒饭有地方加热。
3年来,市总工会免费提供劳动维权服务和法律咨询服务3945人次,主动科学依法维权,市、县两级工会受理职工农民工来访4300多批次,来电5420人次,来信91件,涉及职工农民工13800多人;工会提供法律援助230人;独立调解劳动争议578件,帮助职工农民工争取工伤赔付、经济补偿及追讨欠薪共计3400多万元。(三峡日报 记者 皮亚捷 通讯员 江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