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担当”促脱贫攻坚 长阳峰岩村整村脱贫出列侧记

9月下旬的峰岩村,星罗棋布的茶园绿意盎然。一大早,在50多岁的老党员王朝元家,该村“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热闹地开了起来。以“屋场会”的形式,在鲜艳的党旗下,让党员致富能手讲“茶叶经”,共谋发展。

山乡巨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抓住了建强基层党组织这个“牛鼻子”,都镇湾镇峰岩村整村脱贫出列,甩掉了压在头上多年的“穷帽子”,走出了一条“支部主导、党员主事、群众主干、企业主推”的抓党建促脱贫新路子。

支部主导,锻造脱贫攻坚之魂

“以前11千瓦的电动机,半天难以开启。现在40千瓦的电动机,3秒钟之内,就能启动。多亏村两委为百姓办实事,搞了电改。”机器好使了,村民李书宽发展产业更带劲了。

2015年8月,国网长阳供电公司驻峰岩村第一书记覃玉红来到峰岩。“60岁生日那天,老书记带大家在山里忙活,夜里两点钟才赶回家吃了顿团圆饭。”看到村两委班子在高负荷、低收入、全脱产的状态下,为了帮助峰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经常没日没夜地泡在大山里搞产业,覃玉红被感动了。

“老书记”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济平,他在村里已干了33个年头。为了带动村“两委”干事创业,张济平主动要求参与班子成员考核,严格按照出勤天数核算待遇。2016年,村“两委”班子人均出勤300天以上,最高的达到350天。同时,该村还创造性地开办了“众筹食堂”, 东家一棵白菜,西家一块腊肉,有什么带什么,巧妙地化解了村级公务“零招待”、群众开会“没饭吃”的尴尬局面。

驻村工作期间,覃玉红认真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充分发挥所在单位优势,积极奔走,先后落实了安全饮水、光伏发电、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等多个项目,累计争取各类扶贫资金1075万元。

今年4月,覃玉红辞去了都镇湾镇供电所所长的职务,把家安在了峰岩。“在这个岗位上,能够为老百姓多做点事,就是村两委班子最简单朴实的追求。”

党员主事,激发脱贫攻坚之源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峰岩村坚持党员带头,成立了“引领产业发展先锋分队”“公益事业先锋分队”“精神文明先锋分队”三支党员主事先锋分队,让党员“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50多岁的党员王朝元在参观完大堰乡千丈坑村的高标准茶园后,现场表态,“再过5年,峰岩的茶叶产业就看我老王的”。如今,老王带领周边8户村民发展了100亩高标准茶园,每亩平均增收2000元。在党员们的带动下,全村建成茶园3000多亩。

镇政府退休党员吴德峰,被聘为峰岩村集中安置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他带领管委会成员义务巡查,保证了两个集中安置点公共区域干净整洁、农户家庭清洁卫生,邻里关系和睦友善。

刘家老屋过去是峰岩村出了名的“扯皮地”,12个家庭互不买账,相互拆台,“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党员中心户张全远带领党员陈刚、村民代表刘光雄率先放低架子,主动走访做工作,终于化干戈为玉帛。 2017年,该片区被评为党员主事示范屋场,引领全村社会和谐新风尚。

群众主干,汇聚脱贫攻坚之力

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为调动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峰岩村采取召开党员会、群众会、屋场会等多种形式,统一思想、解读政策、商讨村务、培训技术。老百姓逐渐由被动通知开会到主动要求参会,群众会也从最初的几十人开到现在的五六百人。部分有车的党员群众还不计报酬,义务接送参会人员,最远的地方接到了县城。

人心齐、泰山移。当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被充分激发,全村上下的执行力得到巨大提升。为将村级公路扩宽至4.5米,村党支部上午召集26个片区的党员代表开会,下午党员代表就召开片区群众会进行宣传,晚上集资修路款全部收齐。一个星期,5个片区的5条公路在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维修扩宽。

有了党员的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心情更加迫切,主动要求到外地参观茶叶产业,学习先进经验。村里也适时出台“以奖代补”政策,凡是茶叶产业发展好的、发展多的就奖励肥料,用政策激励村民的致富斗志。在帮扶党员的带动下,贫困户杜建明发展茶叶4亩,仅夏秋茶每亩增收1000元。

企业主推,筑牢脱贫攻坚之基

产业发展是实现脱贫致富的关键,市场主体则是不可或缺的外部力量。村“两委”结合实际,主动提供30多亩林地,于今年3月份引进生态跑跑猪项目,并促使项目迅速落地。截至目前,猪舍已初具规模,监控设备也安装到位,并成功放养了100多头江苏黑猪。项目负责人倪晓虎还成立了长阳博远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全村120个贫困户,年终保底分红,并提供就业岗位。合作社理事长倪晓虎计划5年内实现出栏1000头,在峰岩打造一个集观光、旅游和畜牧于一休的基地,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茶产业一直都是峰岩村的支柱产业。为提高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峰岩村鼓励产业大户、技术能手、村组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办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抱团发展。长阳大水泉茶叶专业合作社依托秋木园有机茶厂,辐射全村茶叶种植户,签订协议帮扶贫困户20户,为他们提供肥料及技术,实施春、夏、秋三季采摘,并统一销售,贫困户每亩可增收1000至2000元。70多岁的村民胡方兵说,“剪子一旋,钱往口袋里一吹,一年毛收入将近万把块钱。”

“把党建抓实了,党员发挥作用了,乡风淳民风正,产业能更好,”展望未来,村支书张济平信心十足:“全村人平两亩经济园,撸起袖子加油干!”(三峡日报 记者 梁剑 通讯员 刘星 周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