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丨秭归县茅坪镇四溪村:搬迁后的“跑”生活

2月23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秭归县茅坪镇四溪村村委会。顺着公路边的指示牌,很快找到村委会办公地。为什么是四溪村而非泗溪村?值班的村财经委员陈治国解释说,这个村因大溪、小溪、顺阳溪、芭蕉溪四条溪流而得名,所以叫四溪村。

四溪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士清一大早就进村入户去了。当天凌晨发生了地震,震源中心隔四溪村不远,陈士清赶去摸情况,看看村民的房屋有没有受损失。一并需要落实的还有该村五组村落理事长改选事宜。

村委会的二楼,驻村“第一书记”、县残联的周俊杰和驻村干部、县食药局赵建平正在接待来访。该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傅承法和老伴前来咨询新房后续建设和维护措施。

周俊杰自2015年10月正式驻村,除了节假日回县城的家,吃住都在村里。与村委会的干部一起,为村里的发展奔走忙碌。去年,驻村干部与村委会干部众志成城战洪灾,凝心聚力建家园,实现了24个贫困户易地搬迁。年前村民们都如约住进了新房。

正聊着,陈士清下村回来,从他那里得知,四溪村一切安好。

周俊杰、赵建平与陈士清三人相邀去看看集中安置点毛人洞处的路灯架设情况。因天气原因,这项工程稍稍滞后了些。

毛人洞安置点在半山,连片的新屋祥和却冷清,只有3户人家敞着大门。据说,大部分人回老屋干农活去了,也有外出务工的。家家户户门口的大红灯笼和接祥纳福的火红春联,让人感觉新春的余温还没散去。记者见到4盏路灯都已布线到位。4个绿色大垃圾筒很显眼。专门用来收集村民的生活垃圾。

65岁的傅承珍忙完了农活刚进家门,家里就她和老伴两人。她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屋坐坐,并递上了自产的橙子请我们品尝。“去年12月24日从山上搬到这里,什么都是全的,我们搬了东西直接住。”傅承珍喜不自禁地说。但随之而来的,俩老的生活半径有了小变化。按政策,住了新屋,老屋必须拆除,允许保留附属物,于是老屋原地留下了猪圈。吃过早饭,她会赶回老屋喂猪,还有两亩多茶园需要打理。接近晚饭时间,才会返回新家。每天穿梭于崎岖的山路,来回一趟需要个把小时。

62岁的赵宝定正在屋外和老伴一起剥花生。老伴常年患精神病,儿子在外打工,老赵是家中的“顶梁柱”。他家属于分散安置户,选择的建房点紧挨着毛人洞集中安置点。搬家后,他把4头猪迁到了新屋附近的村民家寄养,可用于种的苕、洋芋、苞谷等饲料的田块,都还在老屋,隔三岔五,他要回去施肥除草。需要的时侯,他就叫辆小三轮跑一趟,拖一车过来留存做猪食料。山路不好走,他一般会骑摩托车出行,方便点也省点时间。

老赵家的新屋旁堆满了砖,他告诉我们,这是准备建猪圈用的。猪老放在别人家寄养不是个事儿,得给他们整个窝。再说,分散安置点的家畜棚建设相对灵活些,选点合适就没太大问题,最要注意的是废水的排放。谈及后续建设资金,老赵缓缓地说,建猪圈要搁到下半年,等4头猪仔出栏卖了钱再说。

集中安置点在征地时缺少附属物等迁移资金规划,部分搬迁户新屋居住,旧屋劳作,以惯常的种养模式维持家中生计。陈士清说,村里打算将安置点门前的一小片空地分户划给他们,可以种点小菜,解决平时的吃菜问题。他感叹道:“都说‘远田不富,只够跑路’。除了通往景区的公路,村里基本上都是土路。目前最需要加强通组公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四溪村继续实施特色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措施,完成整村脱贫出列目标。为做好这项工作,村里195户贫困户与县里的干部职工“一对一”结对帮扶。近期,村里将召集所有的贫困户开会,告知结对互联信息,引导他们做好产业规划,并现场签定《精准扶贫到户项目建设协议书》。(三峡日报 记者危微)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