猇亭欧赛科技“动力”十足

本网讯(袁静、杨祖华)湖北省重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宜昌市首个省级院士工作站、高端整洁的检测中心、现代化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全自动生产车间。8月22日,记者在位于猇亭区的欧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生产车间一派繁忙;研发中心的技术人员认真进行技术研究,整个厂区“动力”十足。

自主创新 行业领先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动力电池包含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四大主材。一般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厂家,为了片面追求高压实密度而降低了材料中的碳含量,使得材料低温性能、倍率性能变差,从而限制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区域。欧赛科技敏锐地抓住这一问题,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反复测试和实验,最终通过复合碳源的使用,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确保高压实密度的同时保持良好的低温性能,大大提高动力电池的使用区域。

今年,欧赛科技将从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两大块进行科技创新:一是将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从130Wh/kg提高到150Wh/kg以上,由此完成高能量密度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批量供应。二是采用复合掺杂和包覆技术,提高三元材料的高温性能和长寿命循环性能,实现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产业化。

目前,公司自主开发的电源管理系统(BMS)SOC算法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的应用使得磷酸铁锂电池在纯电动汽车上应用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

注重研发 年增三成

2016年,全国动力电池营业收入达700亿元。其中,销量排行榜前十的单位,有一半是欧赛科技的客户。去年,欧赛科技营收2亿元;今年,预计营收将达3亿元,其主打产品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营收将从去年的占比65%增长到75%。

“今年,公司投入1600万元用于产品研发。”欧赛科技常务副总经理梁永光博士提到这些,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欧赛科技有46人的研发团队,有像梁永光这样的动力电池领域顶尖专家、博士6名,还广泛与高校进行产研融合,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同时,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钟华合作,建立宜昌市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研究新能源电动车安全充电技术。公司通过自主开发,引进吸收创新等方式,形成主要技术,现拥有3项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6项软件著作权,这些新技术每年会为企业带来30%以上的业绩增长。

政府扶持 一年三级跳

2011年5月,欧赛科技通过ISO9001和ISO14001体系认证,并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称号。2012年,获财政部6000万元“清洁能源发展基金”支持。2015年,作为猇亭区高新科技企业的代表,欧赛科技参加了市区科技局组织的有关“新三板”挂牌的政策宣讲会。得到可尝试“新三板”的信息后,欧赛科技迅速进行股改、增资。当年即获得8000万元的融资,解了燃眉之急。

“去年,欧赛成功实现了转型升级三级跳。”公司董事会秘书吴环介绍说,去年4月,欧赛科技成功登陆“新三板”,成为猇亭第一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8月,欧赛科技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全自动生产线正式投产,产量从年产2000吨提升到6000吨,跨入细分行业全国前十。11月,欧赛科技完成了在新三板的首轮增资扩股,以6元/股的价格发行600万股,取得3600万元定向增发资金。与此同时,欧赛科技获得猇亭区免息的生产调度资金,由500万元增加到1000万元。

该公司董事长黄德勇激动地告诉记者:“饮水思源。在企业发展的困难时期,猇亭区委区政府、市区科技部门等雪中送炭,帮我们熬过了寒冬,欧赛科技才有了今天的红火与兴旺。”

来源/三峡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