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系列评论之三
对于今天的宜昌来说,发展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做好这道必答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也更加关系到城市和人民的美好未来。
发展转型,根本在于产业转型;产业转型,化工理应奋勇争先;化工转型,企业担当最为关键。
企业敢担当,首先要廓清认识。诚然,化工是全市第一个千亿产业,现阶段的规模体量和贡献份额仍然不低。但是,客观看待宜昌化工产业现状,磷矿煤矿等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三废”的治理能力、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还有提升改善空间,落后产能还需淘汰,空间布局还需优化,产业层级还需迈向中高端。因此,在产业发展大势和趋紧的环境约束面前,全市化工企业要真正廓清对转型的认识,主动摈弃“劳苦功高该受宽待”的“功臣”心态,坚决克服“不转型照样能延续发展”的侥幸心理,全员增强“早转早主动、越慢越被动”的危机意识,自觉挑起“共护天蓝地绿水净”的社会责任。
企业敢担当,重点在抢抓机遇。任何一家企业,如果固守传统模式,放过良好机遇,满足于当“留级生”,不愿意做“升班马”,就很难行远常盛,甚至可能陷入危局困境。推动和倒逼化工产业转型,并非党委政府跟市场主体过不去,而恰恰是尊重市场规律,引导化工企业着眼长远研究市场、立足转型寻找机遇、时不我待抢下先手。和宜昌不少市场主体一样,我市化工企业不乏锐利的市场眼光和灵敏的市场嗅觉,一定要把产业转型当作自家之事,视同生命之战,作为重大机遇,在谋划转型中捕捉机遇,在转型实践中抢抓机遇。
企业敢担当,关键看务实行动。以壮士断腕决心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实施方案,“断腕”的意志尽显其中,相关地方、部门的后续落实、监管、督办也将展开。接下来,就要看企业自身“亮剑”“断腕”的实际行动。无论是“关、停、并、转、搬”,还是加快技术进步、调整产业结构、挺向精细化工、进军新的领域,虚张声势不可能掩人耳目,推阻拖延必然会贻误战机。在空间布局上令到即行,在环保措施上加压提标,在资源利用上榨干吃净,在产品升级上靠拢前沿,在技术创新上敢下本钱,这些都是务实、都是担当。唯有这些务实担当,才能带来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增强、化工产业加快升级、城市发展动能转换的良性局面。
我们并不讳言化工产业转型攻坚的艰巨性、复杂性,但是,只要每一家化工企业都能认识深、下手快、行动实,就一定能推进宜昌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形成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发展格局。届时,宜昌化工产业,才是颜值更高、效益更好,造福城市、惠及人民的支柱产业。(三峡日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