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给生态环境亮起了“红灯”。昨日,记者从宜昌市农业局获悉,我市立足实际,探索出“果(菜、茶)—沼—畜”种养模式,为化肥农药“瘦身”,保护生态环境。
市农村能源办公室负责人陈鸣富告诉记者,将户用沼气池与畜禽舍、厕所连通,使人畜禽粪便自动流入沼气池,沼气用于农户生活,沼肥用于庭院经济或农田。全市共有43.1万户建起了户用沼气池,年产生沼肥达1720万吨,有效促进了化肥和农药的替代和减量,保护了生态环境。(三峡日报 记者揭兴伟、通讯员方素珍)
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给生态环境亮起了“红灯”。昨日,记者从宜昌市农业局获悉,我市立足实际,探索出“果(菜、茶)—沼—畜”种养模式,为化肥农药“瘦身”,保护生态环境。
市农村能源办公室负责人陈鸣富告诉记者,将户用沼气池与畜禽舍、厕所连通,使人畜禽粪便自动流入沼气池,沼气用于农户生活,沼肥用于庭院经济或农田。全市共有43.1万户建起了户用沼气池,年产生沼肥达1720万吨,有效促进了化肥和农药的替代和减量,保护了生态环境。(三峡日报 记者揭兴伟、通讯员方素珍)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