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县水田坝乡郝家湾村:“只有努力干,才能真脱贫”

郝家湾现有5个村民小组、10个村落,2016年全村人平纯收入5400元。按照计划,全村144户375人将于今年全部脱贫,实现整村出列。在这些即将脱贫销号的农户中,二组村民郝明前就是其中一户。

记者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和爱人李志梅在柑橘地里忙活,地里大小800株柑橘树,是他们家的希望。

郝明前今年54岁,1990年帮人建房子时,因使用炸药出了事故,导致左手严重受伤失去整个手掌,右手也只剩下3个指头。虽然身体残疾,但不论是村民还是各级扶贫干部,提起他都会竖起大拇指。

“前段时间改田的时候,他都是用胳膊夹着锄头干活。像这样踏实肯干的人,我们愿意帮他。”村民郝光新告诉记者。目前,郝明前已实施品改300株,新栽小树100株。

“他特别能吃苦,凭他的干劲一定能迎来好日子。”秭归县纪委干部、郝家湾村脱贫攻坚第一书记鲁邦志介绍,郝明前上有87岁的老母亲,下有上小学的儿子,加上手有残疾不能外出务工,全家所有收入全靠地里的几百株柑橘树。

2015年,郝明前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在走访摸底时,了解到他想大力发展柑橘,但去年受干旱影响,收入并不好。“我们走访的时候,他提出想建一个饮水抗旱池。”鲁邦志介绍说。这个想法曾遭到很多村民的劝阻,大家认为以他家的情况,投入资金建池子还不如享受政策找国家多要钱。

“只想着国家的钱,那我这一辈就别想摘掉‘穷帽’呢。”郝明前与驻村干部说出了心里话。了解到郝明前的想法后,驻村工作队和纪委干部多次上门了解实际困难,为他解读扶贫政策,鼓励他通过内生动力脱贫致富。

在修建水池的过程中,郝明前不等不靠,找亲戚朋友借款8万元,购买原材料、聘请技术人员全由他自己完成。为了节约人工开销,除了技术活,大部分的体力活都由他和爱人李志梅承担。

“建池子用的水泥都是我们两口子背的。”李志梅告诉记者,为了节约每天200元的人工费,夫妻俩每天早上6点就开始,从路边把水泥背到工地,只为技术人员来了直接开工。

“只有努力干,才能真脱贫。”郝明前说,“解决了干旱的问题,再加上专家们的技术指导,我相信今年一定能有个好收成。”

不等不靠,发挥内生动力摘穷帽,郝明前的辛勤耕耘大家都看在眼里。目前,将近300方的水池已经建成。“除了帮他申请5000元的水池资金补助,后期我们还会帮他配套1000米的水管,确保灌溉供水到田间,生活用水入户上缸。”水田坝乡水利站负责人王亮告诉记者。

“现在我不仅要脱贫,还要努力过上富裕的生活。”郝明前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三峡日报 记者熊东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