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宜昌丨时评:治拥堵,要跳出路面找良策

近日,城区第二批13个畅通工程项目陆续启动。西陵二路公共停车场建设工程、城区智慧停车工程、城区道路“僵尸车清理”行动、城区主要道路交通视线优化工程、小街小巷公共停车泊位施划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城区主次干道停车泊位将施划道路停车泊位6069个,已完成施划791个。

第二批13个畅通工程项目启动,增加6000多个车位,真是个好消息。

这些项目中,除了对道路交通设施进行改造优化外,还启动了公共停车场建设、智慧停车工程、施划小街小巷公共停车泊位、优化道路交通视线等项目,说明城市的管理者经过第一阶段 “应急治堵”后,已经跳出路面,综合施策,着力畅通“微循环”,让市民出行更便捷,让城市运行更顺畅。

行走于城区道路,目击项目实施进展,我们真切体察到城市管理者的用心尽责,又深切感悟到治理拥堵之难。尤其在当前行路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更应以人为本、多方联动、对症施治、精准发力。

“末端管理”向“前端治理”延伸。“末端管理”无疑是被动的,拥堵后再去治理,治理后又会出现新的拥堵,治标难治本。“前端治理”就是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进一步优化城市内外路网衔接。我市将部分道路综合环境整治纳入畅通工程,其中就包括连通夷陵长江大桥与联棚翻坝高速入口的夷桥路综合环境整治等,通过外围交通节点的通畅,促进城区交通顺畅。

利用“社会资源”破解“停车难”。停车已成为困扰许多车主的一大问题,特别是中心城区的重点区域停车更难,已经严重影响交通。另一方面,一些社区和单位的场地却闲置有余,也不向社会车辆开放,有的停车场还挪作他用。如何让有限的资源不再闲置,需要各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统筹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盘活单位、小区、公共区域等可利用的存量停车资源。随着一批停车设施的兴建,停车难状况无疑会得到适当缓解。

面对新问题寻求新招数。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新交通方式不断涌现,城市管理面临新事物、新问题、新挑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老年代步车、共享单车“五小车辆”占用机动车道行驶,造成安全隐患。在一些支路和街巷,行人横穿马路、车辆乱停滥放等交通违法行为依然突出。对这些乱象,相关部门要有效应对,依法严管,同时加大市民文明出行宣传和劝导力度,形成人车和谐畅行的良好局面。(三峡日报 杨林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