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有52万人,342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1平方公里,地区生产总值近500亿元,是宜昌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该区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中有何思路与做法?本报记者专访了夷陵区委书记王玺玮。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于夷陵而言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统揽夷陵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的一个总纲,既与我区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强区主城 富美夷陵’的战略目标一致,也与我区推进主城融合攻坚的战略路径一致。是我区当前抓对接主城,加快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机遇,夷陵一定会全力以赴,按照‘优于、高于、雅于’的目标完成好各项任务。”王玺玮表示,要从大格局、大视野上来抓文明创建,不仅在规定动作上做到最好,还要从城和产上发力促进城区品质提档升级。
王玺玮说,在城上,推进主城融合,建管结合促创建。夷陵有临江近城、山水相间的资源优势,通过全面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是承接满足中产人群消费升级、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的理想区域,目前最大的短板在交通与服务。去年以来,该区启动了宜黄一级路、“三路一匝”等交通设施工程,还将陆续推进梅黄路、伍龙路、港窑路、花溪路等骨干通道建设,建成后小溪塔、龙泉、鸦鹊岭片区与宜昌主城区的连接将更紧密,更多的市民将能共享到夷陵优质生态居住环境。同时,夷陵将着力推进老城区棚改,在已引入恒大、联发投等国家、省内一线开发商基础上,把握亲清政商关系,吸引更多城市合伙人、片区开发商和地产投资商,快速推出一批差异化、优质化住房,为城区改善性居住提供最优选择。在硬件提升的基础上,全区还将在医疗、教育等服务上全面与主城区接轨,在软环境与中心城区同质,进一步优化居住环境。
在产上,建设富美夷陵,加快转型促创建。文明与富美是同向用力,都要在产业上有进展。今年,该区着力推进产业转型攻坚,全面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启动47个农业供给侧项目,实施三峡烟厂技改搬迁、龙泉50KV背靠背直流变电、太平溪路港产城一体化、下牢溪综合开发、百里荒创5A等一批优质项目,转型的步伐加快,三产融合发展的前景更优。近期,我区将改革调整工业招商体制机制,集中优势力量、优势人才,领会活用青藤经济,分行业、分战线抓招商,促进能人回归与产业回归。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夷陵已在5月31日召开了全区动员大会,全面部署开展了八大专项整治行动,在重点区域对照测评体系逐一检查,在责任落实上实施“五包五联”,在宣传发动上形成合力,创建各项工作推进有力有序。(三峡日报 记者 施友谊 通讯员 周元武 陈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