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力挺互联网+:数字经济已是全球先驱

在芬兰航空从上海飞往赫尔辛基的航班上,一位中国乘客在购买名牌香水,她没有拿出信用卡支付,而是向空姐出示了她的手机,扫描二维码完成支付。

这是德国《经理人杂志》近日报道的一个场景。报道称,不管是芬兰航空还是欧洲的两千多家饭馆和商店,其中包括著名的伦敦哈罗德百货,眼下都可以使用支付宝支付,而且可以使用的店铺每一天都在增多。

“一场在中国早已开始的革命正由此输出到欧洲——一场金融业革命。”报道中写道,“很多交易,不管是支付、转账、贷款发放还是购买保险,都可以在线上完成。就这方面的发展而言,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么先进。”

毫无疑问,新技术支撑的新业态、新模式正在中国经济的各个领域蓬勃兴起。在今年“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用“层出不穷”形容共享经济、“互联网+”等新业态,充分肯定它们适应了市场的需求,适应了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旗下机构“优于现金联盟”近日发布报告称,2016年中国数字支付市场规模达到2.9万亿美元,在过去4年增长了20倍。

“中国的无现金进程已成全球样本。中国监管环境对于创新的支持尤其值得学习。”报告称。

公开报道显示,李克强曾在多个场合反复告诫有关部门负责人,对于新业态、新模式必须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对看得准的要量身定制监管模式,不削足适履;对一时看不准的先观察,不要一上来就管死;对潜在风险很大的,要严加监管果断出手;对非法经营的要坚决取缔。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要本着鼓励创新、包容审慎原则,制定新兴产业监管规则,引导和促进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中国把发展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作为其战略优先重点。”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就此刊发文章,“就像中国经济的许多其他领域一样,中国数字产业的规模和变化速度也令人头晕目眩。”

文章列举官方统计数据表示,截至2016年,有大约7.3亿中国人上网,其中95%的人通过手机上网,这促进了“可能是世界上最生机勃勃的移动生态系统”的发展:上海地铁里的乘客可以通过手机订购日常用品,给朋友发信息转账,预定假期出行和办理保险,就连街道上的一些乞丐也接受通过网络转账的施舍。

“想知道未来无现金社会是什么样子的人,可以在中国的任何一个街头进行体验。”报道称,“去年约有4.7亿中国人使用他们的智能手机进行支付。中国数字支付市场的规模已经扩展到了美国的大约50倍。”

直接服务线下商家的手机支付,不仅全面改变着中国居民的生活方式,也为传统零售业实现“网上网下互动”提供了新的支撑。事实上,这正体现着李克强一直强调的“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英国技术顾问如此形容在中国发生的这场变革:“你有一种感觉,就是如今离开中国就是在倒退。”《金融时报》网站则直接评论称:中国的数字经济已是“全球先驱”。(新京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