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身为村主任的他受命到福利院工作。
从此,他就以福利院为家,把福利院的老人当父母。6000多个日夜,125位老人安详辞世,64位老人笑口常开、晚年幸福。
他,就是被孤寡老人称为“贴心儿子”的李云海,枝江市仙女镇中心福利院党支部书记、院长。
“作为共产党员,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
17年前,在枝江市仙女镇,李云海是有名的致富能手。
“那时候,他头脑灵活又勤劳,家里开着村里唯一一家经销店,还有几百棵柑橘树和十几亩鱼池,每年至少有5万元收入。”石岭村村民熊光英说。
2000年11月,时任仙女镇石岭村村委会主任的李云海接到调令:到镇中心福利院主持工作。
“那时的福利院,可以说是个‘烂摊子’”,李云海说,但作为党员,组织培养了你多年,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要对得起这个称呼。
他把家里的“一摊子”交给了体弱多病的妻子和年近八旬的父母,自己扎进了福利院。
家里的责任田、柑橘树,缺了人手疏于管理,年年减产减收。2003年夏,家里的鱼池突然“翻塘”,损失1.8万多元,妻子哭成了泪人。但妻子的眼泪没有改变他的选择,李云海索性一咬牙变卖了鱼池,携妻儿举家搬进了福利院。
妻子没有反对李云海的决定,因为她知道丈夫行的是善事,尽的是孝道。也就在那一年,她被组织安排到福利院工作,和丈夫共撑福利院这个“大家”。
“照顾好孤寡老人,是党交给我的任务”
每天清晨6点左右,福利院里总会响起李云海的脚步声。拖地、打水、整理、问候、送餐、陪练、劳作,直至安顿老人进入梦乡。这已成为李云海17年来一成不变的生活模式。
目前,福利院共有64位老人。
有人不解,问李云海:“又不是亲生父母,为何还这样巴心巴肝地伺候?”
“照顾好孤寡老人,是党交给我的任务。”李云海掷地有声。
去年去世的90岁周世秀婆婆,在福利院生活了16年,她生前对前来探望的侄女说:“你们不必担心,有李院长照顾,我在这里吃得好、穿得暖,天天享清福。”
2011年1月,时值年关,李云海的父亲突然病重,福利院又离不开他。当他赶回家时,父亲已经走了。
当晚,他正与两个弟弟料理父亲后事,福利院来了电话:“王传秀婆婆不行了!”
李云海含泪对弟弟说:“我们爹有3个儿子,而王婆婆只有我一个儿子……”
他急忙赶到福利院为王婆婆送终,直到次日下午,将王婆婆遗体火化后才赶回家为父亲送葬……
2012年正月,86岁的施婆婆弥留之际,躺在李云海的怀里,她嘴角含笑:“有你这个‘儿子’,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气……”
施婆婆安详地永远闭上了眼睛,李云海忍着悲痛,与妻子一起为老人擦洗身子,换上寿衣,收殓入棺……
像施婆婆一样,福利院17年来先后有125位老人过世,而每一次,李云海都像儿子一样为他们披麻戴孝、送终守灵。
“老人们幸福,才对得起胸前的党徽”
斗转星移17年,李云海跨入60岁,也苍老了许多。
“苦点累点没关系,让老人们在这里感受到幸福,我才对得起胸前的党徽。”
2009年10月的一天,智障老人贺胜出院未回。李云海多方寻找未果。有人劝李云海“不要找了”,但他骑上摩托车昼夜走乡串户寻找。次日凌晨6时许,听人说贺老在隔壁村的荒地里,李云海急忙赶了过去。贺老看到李云海,连滚带爬地扑了过来,紧紧抱住不松手。
为了让老人们改善生活,李云海和妻子一道开荒种菜、开挖鱼塘,还把福利院内一处废弃旧房改造成养猪场,一年出栏生猪50头。
“我们吃的菜、肉全是无公害食品,想吃鱼直接从鱼池捞,逢年过节还发礼物呢!”说起这些,72岁的刘光忠老人对福利院的生活赞不绝口。
有人问,如果有一天李云海离开福利院怎么办?老人们都激动地说:“那不行,我们不会让‘儿子’离开我们的。”
扎根福利院17年,无怨无悔当“儿子”。面对全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等荣誉,李云海更加坚定了作为党员的庄严承诺。(三峡日报 记者李再星,通讯员刘云池、黄金梦)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