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如何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旭光村秉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攻破小区治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和居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将治理触角延伸到最末端,“民生温度”持续上扬。
汇集四方力量解民困
旭东馨苑居民田某独自抚养三岁多儿子,身患腰椎间盘突出,听力有障碍但又不能达到办理残疾证的级别,长期未找到合适的工作,基本生活难以保障,眼见无力支付下个季度房租。
网格员了解到该情况后,立即联系手头现有资源,介绍房屋出租中介韩某和三峡物流园某生产车间李某给田某,得以缓解其住房问题和就业问题。
坚持为群众纾困化难,是取信于民的重要方法,真抓实干,接续发力,把居民身边一件件“关键小事”,办成了一件件“暖心实事”。
吸纳群众意见疏民忧
“随着年龄的增长,做饭变得不再那么便捷,独自用餐也显得乏味。如今,我们村里开设了幸福食堂,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菜品和实惠的价格,还为大家创造了一个交流与沟通的平台。”旭东馨苑的谭大爷兴奋地分享道。
旭光村经过入户走访,深入考虑,结合小区规模、老年人口数量以及食堂选址等多个因素,成功建成并开始运营旭光村幸福食堂,累计服务了300多名老年人用餐。
老年“小”饭桌,民生“大”文章,解决高龄和空巢老人的餐饮难题,旭光村通过打造“幸福食堂”这一创新养老模式,以点带面,逐步满足老年人各项需求,让辖区老年人获得感更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
联合打通产权解“心结”
小小一本证,牵动万家心。针对安置房办证过程中材料复杂、流程繁琐的难题,旭光村推出贴心的“一站式”服务新模式。村民们只需携带身份证、拆迁协议等基础材料前往村委会便民服务大厅,便有专业的代办公司专业人员全程协助填写材料、整理材料清单,并代为跑腿至住建、不动产登记等多个部门,完成审批盖章等全部手续。这一举措真正实现了“只进一扇门,材料交一次”,极大地节省了村民的时间和精力。
截止3月5日前,旭光村办理安置房产权证总数已达到1837套,均已交付村民手中。
一张张“红本本”,不仅仅是房产的“身份证”,是“安置”到“安居”的转变,更是村委会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生动见证。
实干聚民心,真情暖人心。一直以来,旭光村高度重视群众身边“关键小事”,从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入手,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持续为辖区群众的幸福“加码”。(通讯员谭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