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腊制品行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腊货飘香产业兴

临近春节,年味渐浓,在宜昌各大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及土特产店铺,腊货成了年货市场的“香饽饽”。

腊蹄子火锅、腊香肠等腊味菜肴,多年来一直是宜昌家庭团年宴上的必备菜。1月15日,记者从市畜牧兽医中心了解到,近年来,宜昌市腊制品行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市从事与腊肉制作及营销相关的企业、个体户达400余家,行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有力助推了全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宜西山区腊味文化源远流长

在浩如烟海的美食中,腊货是岁月馈赠给人们的独特珍馐。一道道可口的腊味菜肴,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还凸显出文化的积淀和历史的传承。

宜昌地处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很久以来,宜昌西部山区五峰、长阳等地都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其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特别是在五峰长乐坪、长阳资丘等地,村民们依靠山川资源,夏季捕鱼摸虾,冬季捕猎野味、杀猪宰羊制作熏肉,这种生活方式衍生出了独特的腊肉制作技艺,已传承了数十代人‌。

随着农业休闲游的兴起,腊蹄子火锅、风干鸡、腊鱼等腊货作为五峰、长阳等地农家乐的主打菜,备受游客们的青睐。土家腊味,逐渐成为响当当的餐饮品牌。

近年来,我市把腊制品作为特色农产品持续打造,鼓励企业发展精深加工,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生产腊制品,既保持了传统风味,又能满足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求。

为规范腊制品生产经营行为,加速发展壮大腊制品产业,2024年8月,宜昌市腊制品协会在宜昌城区成立,五峰老腊味农业开发公司当选为会长单位。协会吸纳腌、腊肉制品加工、生产、流通等相关企业会员48家,涉及12个县市区,广大腊味从业者有了一个共同的“家”。

融入现代工艺生产潮流美食

经过几十天的精心熏制,一排排整齐悬挂的腊猪蹄、腊排骨、腊香肠等各色腊制品色泽金黄透亮,令人垂涎欲滴。

1月12日,地处五峰湾潭镇的老腊味农业开发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诱人的腊味香味弥漫开来。

“春节将至,市场需求旺盛,我们84间熏房全部投入生产,开足马力熏制腊味。”公司负责人陈绪林介绍,进入腊月后企业每天生产销售腊货10吨左右,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抢“鲜”上市,满足全国各地市场需求。

2014年,从事餐饮行业的陈绪林发现,自己熏制的腊肉在游客中格外畅销。瞅见商机的他成立老腊味公司,批量生产土家熏腊肉。

“上架第一年,就销售了5万多公斤。”陈绪林告诉记者。不过,后来他发现,粗加工的腊肉需要去毛、清洗等多道处理程序,很多年轻顾客不知如何下手。几经思索,陈绪林决定尝试预制菜锁住“腊味”。他聘请老手艺人代作云担任腌制车间主管,保留传统土家族制作工艺。

公司还从华中农业大学引进相关技术,解决腊猪蹄等煮熟后的保存问题,保证预制菜在无添加的基础上,结合市场需求,研发出家常、清淡、麻辣三种口味。2022年3月,腊五花肉火锅、腊三鲜火锅等4款预制菜一经推出,便深受市场的欢迎。

去年,老腊味公司销售腊肉产品210万公斤,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荣膺2024年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位于宜都姚家店镇的湖北耘涧农业开发公司宜都分公司,生产的腊货只是传统工艺农产品,却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因而在行业内声名鹊起。

1月13日,在该公司生产厂区,拿着一摞检验报告,负责人段雷对记者如数家珍:熏材是柏树枝、栗木、白碳,冷熏工艺;食材采自正大集团可追溯猪肉;宜昌腊肉制作技艺传承人监制产品……

“只有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擦亮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段雷说。

擦亮“宜昌品牌”推动产业升级

一排排货架上,挂满了腊香肠、风干鸡鸭等腊货,令人目不暇接。1月15日,记者一走进北山超市东山店,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市民张女士选了一个腊猪蹄、一条风干鱼。“家里人都喜欢吃腊货,我隔一段时间就要来买一次。”张女士笑着说。

店长田鑫告诉记者,为了迎接春节,该店从宜昌及周边等地组织回20多个品种近5万元的腊货,目前销售形势看好,预计正月十五前这批腊货可售罄。

一块块腊肉不仅熏出了人间“烟火气”,还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一些山区村依托养殖优势,建起中小型腊制品生产企业,在缓解了畜禽产品销售难题的同时,壮大了集体经济,为村民开拓了一条稳定的增收渠道。

位于长阳资丘镇的山水依生态农业公司拥有腊制品加工生产车间2000余平方米,年加工腊货1500吨。该公司在消化自身养殖生猪的同时,向农户收购腊货,仅此一项,带动周边50多户村民户均年增收在2000元以上。秭归县新惠食品公司是第二批省级生猪屠宰标准化厂,该公司对集中屠宰的鲜猪肉进行腌制、烘干、熏炕等工艺加工后,做成香而不腻的各种腊货,俏销全国各地。

“腊制品不仅是年味的象征,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市畜牧兽医中心副主任许结红表示,中心将引导市场主体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宜昌腊制品公共品牌,抢占武陵山区高地;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   揭兴伟  通讯员   冉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