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堆精挑细选的小杂鱼“走完”生产线,变成一袋袋包装精美、味道可口的“清江野渔”小鱼仔。12月11日,走进位于宜都市红花套镇的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休闲食品加工车间,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火热的生产景象。
“‘清江野渔’小鱼仔、鱼肉干是卖得非常好的产品,目前我们正加足马力赶年货订单。”集团副总经理陈卓玲向记者介绍“清江野渔”全系列休闲鱼肉零食今年的产销形势时,言语之中难抑兴奋。
“‘清江野渔’产销两旺,是宜昌市水产品加工业形势喜人的一个缩影。12日,记者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获悉,截至目前,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2家,“规上”水产品加工企业10家。水产品年加工总量近5万吨,加工产值超过13亿元。
水产产业链是宜昌市八大重点农业产业链之一,而水产品加工业是水产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宜昌市把水产品加工作为提升产业质效的重要手段,统筹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同发展,不断激活新动能,扶强培优加工企业,推动精深加工产业扩能增量。
作为全市水产业发展的主管部门,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甘当“店小二”、做好“渔保姆”,全力为水产品加工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发展水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不断提高“一条鱼”的附加值。
“宜昌市丰富的淡水鱼类资源,为下游的水产品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促进了全市水产品加工业蓬勃发展。”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杨军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宜昌市水产品加工业逐步实现由单系列、少品种向多系列、多品种转变,形成了鲟鱼子酱、以“三去”(去头、去尾、去内脏)为主的冷冻品、鱼糜及干腌制品、水产休闲食品等加工产品体系。(记者揭兴伟、通讯员郑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