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清江龙井茶背后的供给侧之变

在长阳贺家坪镇贺家坪村老雾冲,当地农户在云雾缭绕的茶园里,双手翻飞,掐下今春第一抹新绿。茶农郑冰心颠了颠茶篓里的芽茶,抬头笑道,“镇里叫我们多产茶、产好茶,销路不愁、价格还高,我们种茶的积极性别提多高了。”

“这个黄色陶罐装的是‘清江龙井’,是老雾冲茶的极品,单罐市场售价498元;那个条形盒内装的是‘清江毛尖王’,两条装每提市场售价260元。两个品系均供不应求,目前是即产即售无库存。”在位于长阳丹水河畔的湖北清江白龙王茶业公司生产车间里,总经理张强指着刚从包装线上下来的新茶,乐滋滋地向记者介绍。

温室大棚管理员正在观察塑盘扦插茶苗生长情况。通讯员杨定德摄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作为高端茶叶品牌的长阳清江龙井茶却逆势上扬,保持产销两旺。它的背后,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和龙头企业联手探索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农企双赢的温情故事。

龙头企业引领对接市场

贺家坪镇是典型的农业大镇。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下的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优质产品率低、受高山气候影响大,无法快速对接市场需求。

“鲜叶10元/公斤,用来制作普通绿茶,收入赶不上人力成本,茶农没积极性,产业没动力。”在镇长张宏毅看来,让贺家坪脱贫解困的方式唯有让产品升级、产业转型、创新发展。

他们在比邻而居的清江白龙王茶业公司身上看到了发展契机:清江白龙王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果与贺家坪农产品实现对接,将对做大本地茶产业,做优清江龙井品牌,提升老雾冲地域品牌影响力,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说干就干。贺家坪镇以大棚温室为载体,引进了白龙王的大棚温室塑盘育苗,以科技扩大面积、创收、助产、增效。通过建设标准化茶园和引进智能温室茶苗塑盘栽培技术,让以往“望天收”的传统茶叶培育技术搭上了科技的快车,并逐步向高端市场迈进。同时,他们改进延长了茶叶产业链条,春夏秋三季不间断生产加工,除春季精细名优茶生产外,还加工大众绿茶“雾冲嫩绿”,“丹水源”红茶、黑茶,让茶农围绕茶园创收达7个月之久。

茶农专注认真产好茶

通过统一购进优质茶苗改造老茶园,普及科学种植技术发展新茶园,收益期由以前的5年缩短为3年。今年,贺家坪村标准化茶园面积将达到3000亩,可辐射带动周边上万亩茶叶。

从去年开始,有机饼肥取代了化肥,灭蚊灯取代了农药,当地采摘的茶叶不用担心农残,品质有了保障。在加工端,镇村将老作坊、老设备全部淘汰出局,配备更先进的加工设备,走起了专业化、精品化路线。

如今,茶叶加工厂购进茶农采摘的鲜叶,经过初加工变成毛茶,再精深加工装进印有“老雾冲”字样的包装盒。

农企双赢共享发展成果

“我们的茶叶子根本不愁销路,车子都堵到村口了,想买的人还要排队呢”,说起卖茶的变化,茶农覃卫东喜形于色。

覃卫东是长阳贺家坪茶叶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之一,半路出家迷上了种茶。之前,他家茶叶面积仅有7分地,靠打工挣钱养家。但是到今年,他家的种植规模已超过了15亩。

其中,7亩茶园年产350公斤优质茶叶,按照去年每公斤300元的价格计算,他的年纯收入可达6万多元。

整个贺家坪村,茶产业已有效覆盖700多农户,其中包括120户贫困户,老百姓的荷包渐渐鼓了起来。覃卫东笑着说:“在家里种茶比在外面打工更赚钱,何乐而不为呢。”

目前,贺家坪镇标准化茶园已达20000亩。通过精细化生产,原来收购单价10元/公斤的鲜叶,现在达到120元至180元/公斤,茶农亩平增收2000元以上。(三峡日报 记者高炜 王莹 见习记者张思路 通讯员庾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