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揭晓!宜昌1人上榜

11月30日下午,湖北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在汉召开。会议宣读了《中共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授予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的决定》,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揭晓,20人被授予“湖北省杰出人才奖”,这是湖北省最高人才荣誉奖项,宜昌一人获殊荣。

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获奖者名单

(共20名,按姓氏笔画排序)

冯天瑜 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朱世慧 湖北省京剧院原院长

孙和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李国璋 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德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李德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

杨百昌 湖北东贝机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杨春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义铁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中国石化采油工技能大师”

张勇传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顾问、文华学院名誉校长

陈孝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脏外科主任

陈焕春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原副校长

周韶华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

钮新强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姜德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徐 青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科技委主任、国家重点型号工程总设计师

殷鸿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原校长

黄 立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梁纪秋 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所型号总设计师

潘 垣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学院名誉院长

李国璋:从山乡带出中国500强企业

李国璋,1966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正高级经济师,第十一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自2000年担任兴发集团董事长以来,李国璋带领兴发集团聚焦精细化工产业,走绿色创新发展之路,兴发集团的产业由单一磷化工向非磷化工、无机化工向有机化工转型,产品由工业级向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提档升级,实现了从县域小企到中国500强企业的蜕变,迈出了跨越式发展步伐。

宜昌兴发新材料产业园 

近年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观念深入人心。作为宜昌兴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李国璋,一直关注长江沿线化工企业转型发展,把兴发集团作为践行长江大保护的试验田,坚持企业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全面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实现了企业本质清洁生产新业态。同时依托技术创新引领驱动,大力开发微电子、有机硅新材料等高端产业技术,推进兴发集团产业结构迈向绿色化、精细化、高端化,在山乡里培育出一家中国500强企业。

当好舵手绿色发展争先锋

兴山是兴发集团重要的磷化工生产基地。由于过去黄磷“三污”排放量大、治理难,地处长江支流香溪河畔的兴发集团环保任务异常艰巨。

从2010年开始,李国璋立下雄心壮志:“不让一滴污水流入长江”,带领生产技术人员大搞技术创新。历时10年,兴发集团自主开发出黄磷尾气回收利用、水淬渣汽、磷泥水分离等8项新技术,一一破解黄磷生产“三废”处理世界性难题。尾气排放不再朝天一把火,废水、烟气全部实行封闭处理、回收利用,成为行业中革命性技术创新,技术专利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全国行业中推广运用。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的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湖北省随即对134家沿江企业列出整改清单。

兴发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占地5000亩、年销售收入近200亿元。建设初期为了运输方便,部分生产装置、配套设施紧邻长江边。

面对企业整改搬迁面临的巨大经济代价和职工众多的思想忧虑,李国璋果断关停、搬迁临江价值12亿元的32套生产装置。将搬迁后腾退出来的900多米岸线进行生态复绿,投资10.7亿元进行环保装置提档升级改造,将4个排污口全部关闭,成为134家沿江企业中整改行动最快、效果最好的企业。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庆长江经济带发展时,首站视察兴发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对兴发集团为保护长江生态所做的努力给予了充分肯定,勉励兴发集团“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越办越好!”

宜昌新材料产业园沿江岸线全部实施复绿

绿色转型跃向价值高端

兴发集团初建于上世纪80年代,过去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低。李国璋算了一笔账:湖北省每年有500多万吨高品位磷矿石外销,占全省年开采量的60%以上。参照兴发的经营水平,原矿与精细化工产品的产出比是1:0.4,折算成销售收入就是1:23。

这是多么惊人的数据!不能再坐失良机了!李国璋当机立断,带领兴发团队放眼国际市场,瞄准行业高端,搭建创新平台,广揽四方人才,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走出了一条“产业绿色化、产品高端化、营运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他大刀阔斧地将过去单一的工业级产品全部更新换代,成功开发食品级、医药级、电子级产品15个系列591种,拥有核心专利602项,主导和参与制定气相二氧化硅国际标准1项、国家及行业标准67项。

现如今,兴发集团为全国磷化工企业中产品门类最全、品种最多、获得海外认证最多的精细磷酸盐产销基地。食品级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次磷酸钠产销量全球第一,高端磷酸盐品质国际领先。高纯黄磷清洁生产关键技术获“湖北省科技创新技术发明”一等奖,黄磷生产连续8年被评为全国化工行业能效领跑标杆企业。

在李国璋的带领下,兴发集团近10年来累计投资100余亿元,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微电子和有机硅新材料产业,开发的“芯片用超高纯电子级磷酸及高选择性蚀刻液生产关键技术”,荣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电子级磷酸、硫酸、高纯五硫化二磷生产,均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为推动半导体芯片国产化作出积极贡献。湿电子化学品产能达到8万吨,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有机硅单体产品达到36万吨,下游产品不断拓展,产业规模和实力进入行业第一梯队。

研发人员正在做实验。记者黄翔、实习生宋劲松 摄

拓宽合作锚定创新

常年与世界500强公司打交道,李国璋并没有满足于兴发集团已取得的成绩。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兴发与宝洁、汉高、联合利华三大国际洗涤业巨头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进入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全球采购系统,75%主导产品出口亚、欧、美、非等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年产销规模、综合实力和出口创汇连续4年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李国璋坚持外部引进和内部选拔并重、高端人才和实用人才并重、使用人才和培育人才并重,着力打造行业人才聚集高地。他先后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引进本专科毕业生5000余人。破格提拔在矿山摸爬滚打30年的中专生倪小山为矿山系统总工程师,奖励核心技术团队股权2000万股。聘请世界500强企业陶氏化学前营销总监担任美国公司总经理,聘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跃林,硫化工行业著名专家郭克雄担任首席科学家。搭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可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年研发投入3亿元以上。

这些年来,虽然经历了自我革命、壮士断腕的阵痛,但以破解化工围江攻坚战为契机,兴发集团在李国璋的带领下实现了产业的转型提档升级,催生了绿色发展新动能。

2020年,兴发集团经营业绩实现逆势增长,全年实现销售收入405亿元,利税12.01亿元,出口创汇5.91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3.5%、18.38%、13.07%。

今天,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沿江化工转型迎来了3年收官大考,在李国璋的带领下,兴发集团交出了令人满意的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