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土地流转,“流”出一片新天地

湖北绿大融天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远安县洋坪镇凤凰村流转土地1200亩建起蔬菜基地,聘请周边村民在基地务工,仅去年就为村民提供打工收入90万元。图为村民在管理莴笋。 (通讯员方素珍摄)

土地流转,“流”出一片新天地,“转”出高效益。近年来,我市各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力助推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兴起。

市农经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流转耕地总面积达105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356万亩的29.5%,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达50%。土地流转市场风生水起,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健康发展,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发展速度、发展质量等多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市农经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土地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2005年后,土地流转在我市逐步推开。

为有效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我市农经部门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做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证、台账“四相符”“四到户”,为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奠定坚实基础。服务土地有序流转,全市12个县(区)、98个乡镇、1349个村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初步构建了以市县(区)土地流转管理机构为中心、乡镇服务中心为平台、村级信息员为基础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部分县市建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宜都、远安、秭归等地结合本地实际,出台了支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夷陵区对流转耕地100亩以上的经营业主,按照100元/亩的标准一次性补贴,并优先安排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枝江市通过出台激励政策,搭建服务平台,设立专项奖励资金,2016年土地流转面积达29.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41.2%,居全市首位。

初期,我市农村土地主要在村组内农户间流转。随着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承接主体逐步多元化。据统计,我市耕地流向农户占流转耕地面积的51.8%;流向合作社占20.4%;流向企业占7.3%;流向其他主体占14.7%。

调查表明,我市东部平原地区耕地大部分流转价格为800元/亩至1000元/亩,最高流转价格为1500元/亩;西部地区流转价格大部分为300元/亩至500元/亩,高山蔬菜集中产区为500元/亩左右。当前,我市土地流转主要有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等形式。其中,转包占流转总面积的38.6%;出租占流转总面积的30.4%;转让占流转总面积的8.9%;互换占流转总面积的9.6%;股份合作占流转总面积的6.5%。此外,委托或代耕等占6.5%。

近年来,土地流转已扩展到跨村组、跨乡镇、跨区域的成片集中流转,实现了土地由零散向适度规模集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农场+基地+农户”等模式,目前全市实行规模经营的土地占流转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近年来,随着新型市场主体的快速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的加快,我市土地流转规模逐步扩大,到2016年底,全市流转土地面积达101万亩。

“农户流转土地后,不仅可以获得租金、股金等收入,还可以就近或外出打工取得务工收入。同时,经营主体根据市场需要,生产适销对路农产品,探索不同生产模式,实行规模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土地收益最大化。”市农业局局长熊长权说,土地流转双方双赢格局,有效整合了农业资源,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2013年9月,我市首家土地股份合作社——宜昌高山云雾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夷陵区下堡坪乡挂牌,我市土地流转的又一新方式诞生。高山云雾土地股份合作社网罗了下堡坪乡2500多户茶农,茶农按每亩6000元入股,加上入社茶厂,合作社入社土地达6500余亩,规模为全省之最。合作社实行统一规划改造、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农资配送,不仅对茶农管种、管收,还让茶农依据入社土地多少参与交易额分红,促进股民共同发展。一花引来百花开,短短三年多,我市土地股份合作社发展到35家,入股土地面积13.7万亩。

土地流转在我市走过了10多年的发展历程,虽然逐步走向深入,但仍存在着流转合同签订不规范、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熊长权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在把握政策原则,依法土地流转;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土地流转;培育经营主体,带动土地流转;健全服务体系,促进土地流转;完善保障机制,引导土地流转五个方面发力,促进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三峡日报 记者揭兴伟 通讯员方素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