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教授谭爱华率“菌”团为百姓致富开道

图为:谭爱华在秭归郭家坝镇熊家岭村试验基地查看羊肚菌生长情况。

“咱们今年试种的羊肚菌,保持着每斤120元的好价钱,预计每亩利润超过万元,合作社的38个贫困户脱贫致富有希望了!”4月9日,在位于秭归郭家坝镇熊家岭村的双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献国高兴地说,给贫困户送来致富“秘笈”的,是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农学院教授、市食用菌协会常务副会长谭爱华。

转型调结构,相中羊肚菌

“目前我市食用菌规模全省第二。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的目标是产值10亿元,可实际远远超出预期,目前正向百亿产业进军。”曾经起草我市“十一五”、“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获多项科研成果奖的谭爱华,见证了食用菌产业在宜昌的飞速发展。

近年来,部分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造成林木资源过度消耗,同时香菇等大众化品种产量高、价格下滑。食用菌产业调结构、转方式,迫在眉睫。

菇农的“痛点”就是谭爱华的“考点”。羊肚菌的人工驯化成功让谭爱华看到了转型“支点”。

据介绍,羊肚菌从栽培到采收不到半年时间,通常是在10月水稻、玉米、高山蔬菜收获后的农闲时间种植,次年3、4月份采收,不影响农民正常耕种,可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按每亩出鲜菇150斤,每斤120元计算,亩产可达18000元以上,扣除成本,每亩净收入万元左右。

羊肚菌使用的基质是再生有机物质,如树叶、锯末、草料、谷壳等,不仅减少林木资源消耗,还能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认准了这一方向,谭爱华刻苦钻研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只要有关于羊肚菌的学术交流活动,她总是欣然前往。2015年10月,谭爱华作为湖北省“三区”科技人才,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兴旺羊肚菌专业合作社,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服务,每隔10天就下乡进行技术指导和监测,以学助产,以产促学。2016年6月,全国羊肚菌高级研修班在成都举行,她抓住机会和全国的专家学者们进行学习和交流。

常年苦奔波,悉心护“菌”团

“一块小小的菌肉突然萌发,一粒微小的种子最终探出萌萌的小脑袋,那一刻你会感觉到生命的神奇!”言语间,透露出谭爱华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生命的变化让人惊喜,但羊肚菌的“顽皮”也时常令谭爱华烦恼。虽然被驯化成功,但是产量却不稳定,高的时候可亩产七八百斤,低的时候只出几十斤。

2016年3月的一天,天气突变,气温骤降,谭爱华带着团队赶赴五峰长乐坪镇腰牌村,那里的30多亩羊肚菌即将出菌,为了防止风雪,村里为菇宝搭起了大棚。看着有了暖房,谭爱华才松了一口气,准备返回。谁知第二天一场暴雪将大棚全部压垮,30多亩菇宝被“吓”了回去。

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一定要让农户受益。今年,谭爱华再次找到去年因灾损失的种植户,动员他们重拾信心,继续种植。

在秭归、长阳等地,谭爱华指导试种羊肚菌获得成功,品质很好,今年初遭受雪灾,大雪压垮大棚,产量大幅下滑。但农民对种植羊肚菌充满信心,准备改进措施继续种植。

助农增收忙,教授成“保姆”

2016年10月23日、24日,在五峰长乐坪镇苏家河村示范羊肚菌种植;

11月3日、4日,在长阳乐园乡文家坪村示范羊肚菌种植;

11月5月、6日,在秭归郭家坝镇熊家岭村教合作社种植羊肚菌……

在羊肚菌播种的关键时期,谭爱华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她不知疲卷奔走在宜昌的山山坳坳。各地播种完一周以后,她又要重新回去指导放置营养袋。

一年之中,谭爱华的一半时间给了学生和实验室,另一半给了山区农民和土地。她不仅教农民种,还常常下田帮助农民种,既当师傅又当义工。

“学校对羊肚菌产业扶贫很重视,扶持了20万元。”谭爱华告诉记者,由于关乎农户的辛苦投入,关乎学校的殷切希望,自己的心一直悬着,直到次年出了菇才会落地。

2016年,谭爱华来到长乐坪镇苏家河村,对21个农户进行羊肚菌种植指导,其中有16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共发展羊肚菌35.5亩。9月,谭爱华来到村里开展技术培训;10月,进行播种示范。回到学校后,她仍牵挂着山里的贫困百姓,牵挂着生长在山里的羊肚菌,她把相关要求和注意事项编成短信,发送给每个种植户。如果没有收到回复信息,她还一个个打电话督促落实。

目前,全市已有5个村、30多个农户、2家合作社,在谭爱华的指导下种植羊肚菌这一新兴食用菌产业。(三峡日报 记者翟雪莲、叶小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