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5月12日,兴山县公安局昭君派出所民警在快递包裹上张贴防电信诈骗宣传单。 三峡日报通讯员 杜立冬 摄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线上占据人们的大量目光和时间,一些市民长时间宅在家里,无法正常工作。在骗子眼里,疫情带来了新的机会,他们的套路也略微调整。过去,以老年人为目标人群,如今专门针对疫情期间赋闲在家的40岁以下的中青人,特别20岁年龄段成为被骗的重创人群。
“2月以来,主要有三类电信诈骗案件高发,一是兼职刷单类的,二是投资贷款类的,三是网游充值类的,最多的就是兼职刷单诈骗。”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民警刘夏林介绍。
月入过万,足不出户就能“赚大钱”?
5月9日,29岁的市民张小姐看到微信群里一个陌生人发布的链接,诚挚邀请张小姐兼职做刷单业务,每天工资是400元到1000元左右,月收入肯定过万,一单一结,可以在家工作。张小姐点开链接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下载了“掌嗨APP”。对方告诉张小姐,只需在手机上操作,足不出户就可以日赚千元,上不封顶。
“掌嗨APP”起初向她发送产品链接,她完成第一笔100元刷单后返回本钱和10%的“佣金”,共计110元。刷完第一笔后,对方告诉张小姐,要想多赚钱,就得完成大额的刷单任务。
随后,张小姐又按照对方要求,通过平台购买了1万元的商品。对方承诺,刷完1万元的商品,返还本金1万元。每完成一个,对方就让她上传截图,感觉很真实。
收到1000元“佣金”后,张小姐完全相信对方,并又刷了2万元。但是,这次刷完后,对方换了说法。当张小姐要求返还本金时,对方声称张小姐需刷完“双单”才能返还。如果不刷,无法结算,前期投入全部作废。
短短两小时,张小姐已刷掉4万元,但对方编造各种理由搪塞,并要求张小姐继续刷单。张小姐意识到自己被骗,遂打110报案。当事人报警后,对方依然在和张小姐联系,试图继续对张小姐进行诈骗。对方说网络出现卡顿,必须得再刷2000元,再次激活重新做一次任务,才能返钱。
“疫情期间,很多人赋闲在家,不少年轻人经不起诱惑,在一点小利面前就迷失了自己,心甘情愿的刷单被骗,其实刷单本身就是违法的,刷单就是诈骗。”刘夏林说。据统计,疫情发生以来,这种刷单被骗的案件高发,占整个诈骗案件数量的60%。
缺钱网上投资,说贷就贷投资翻倍?
4月8日,30岁的市民杨先生收到一条短信称可办理快速贷款,并附联系人微信。因杨先生急需贷款,便添加对方微信取得联系。杨先生通过扫描对方发送的二维码下载了“信捷快贷”APP,又根据对方提示在APP完成注册并填写了贷款需求。不一会儿对方告知贷款通过审核,杨先生查看APP发现有余额3万元,但是无法提现,询问客服时,对方称其填报的银行卡号错误,账户已冻结,需缴纳6000元保证金后方可提现,杨先生向对方指定账号转账后,对方又以二次认证、解冻费等为由让杨先生转账2万余元,但仍无法提现,对方以刷流水为由让杨先生继续转账,杨先生感觉被骗,遂报警。
26岁的刘小姐也有同样的经历。4月30日,家住城区的刘小姐接到一陌生电话问需不需要贷款。由于正好急需用钱,刘小姐根据电话里自称“客服”的提示,下载了一款叫作“平安好贷”的APP。原本以为可以坐等贷款到账,却不料迎来了对方的一波神操作,也是先提示刘小姐银行卡账号输入错误账户被冻结,需要支付3000元解冻,再是需要转账6000元就能成功提现。越想越不对的刘小姐随后报了案。
3月26日,家住城区港窑路的陈女士报案称,3月初,有一个陌生微信号码加其微信为好友,自称是股票交流群的朋友,这个“朋友”说做股票太不挣钱了,建议去交易货币的软件平台上进行操作,并承诺有高额回报。陈女士起初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该平台注册后投入1万元资金,没想到第二天资金就变成了1.6万元,而且还可以提现。之后,陈女士陆续向该平台投资27万余元,到3月20日,其平台的资金已经变成了50万元。可当陈女士准备提现时却多次失败,当她和介绍人联系时,对方早已经将其微信拉黑,投资平台也已经关闭。
网贷投资诈骗案件最为难破,而且涉案价值大。这类案件高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受疫情影响,很多个体经营户出现资金短缺和无法复工生产的情况,于是通过网络寻求借贷时遭遇诈骗。“这类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架设的服务器,以及运营平台一般都在境外,所以打击链条较长,案件侦办周期也比较长。”刘夏林说。据统计,此类投资贷款诈骗案例,约占整个诈骗案件数量的30%。
学生在家上网课,网游充值总被骗
受疫情影响,各中小学校均采取了网上授课模式,宅在家里的孩子们接触网络的频次明显增多。加上现在家长手机上大都绑了支付账户,爱打网络游戏的学生们的神操作,极易给家长造成损失。
4月3日,家住城东大道的初中学生小黄由于年龄不够,玩网游总是限制时长,于是他在游戏平台上求助如何解除游戏时长限制,不久一个网友加他,自称可以解除限制。但需要小黄购买这个游戏的充值券,小黄爽快地购买了3500元的游戏充值券。随后,该网友说可以返还3500元,骗走了小黄购买游戏券的充值密码。
4月15日,高一学生罗某在家中玩网游,需要充值,于是他使用“网易327”网络平台购买游戏币,对方说他没有实名注册、交易账号冻结、绑定银行卡号错误为由,一步一步骗走1.2万元。
3月底,家住夷陵大道的胡先生发现自己的工资卡里少了近9000元,查询发现,从2月3日开始,陆续有9000元被用于游戏充值。
一开始胡先生以为银行卡被盗刷了,后来才知道是自己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拿了他的手机,在应用市场下载游戏时,通过支付宝充值购买了金币、点券、钻石等游戏道具。
公安部门特别提醒,家长要妥善保护好自己和孩子的手机,不要将自己手机支付密码等信息透露给孩子;要加强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科学引导孩子适度娱乐,不要乱点击网站链接,不要随意扫码转账。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充值、打赏直播平台主播、网购出现不理性消费时,家长有义务举证是子女在消费,这样可以做到很好的维权。(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翟雪莲 通讯员 杜立冬)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