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我市复工复产全面按下“快进键”,规上工业企业复工1267家,复工率提升至99.6%,员工复岗率97.9%。宜昌电网4月19日用电量达到上年同期的90%以上,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正在快速恢复、加速激活。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宜昌在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环保的前提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高质量推进复工复产复市。
全力以赴保供应。对奥美医疗、和远气体、华强科技等重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实行专人专班驻厂包保责任制,帮助企业办理生产许可,协调解决原材料、运输、用工、资金需求等困难和问题,全力保障企业尽快复工达产,累计帮助36家医用物资生产企业协调解决生产困难,全力服务防疫物资需求。
着眼长远铸链条。将龙头企业、重点产业链、重大项目作为重点,全面梳理产业链,推动由单个企业复工复产扩展到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加快打造16条市级重点产业链,共关联企业387家,协同推动产业链企业复工复产提质增效。
宜昌多部门打出“组合拳”,推出系列“政策礼包”,让企业复工复产得以“轻装上阵”。
除了认真梳理落实国家、省的稳产稳企稳业政策,还积极主动制定符合宜昌实际的帮扶政策,出台支持中小企业“25条”、纳税创新服务“16条”、支持个体工商户“10条”等政策措施,给企业吃下“强心丸”。
采取“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机制,将“双千”服务拓展到1428家工业企业、1514家服务业企业、449家农业企业,下沉社区的党员干部转战“双千”服务一线,全力支持复工复产复市,解决难题近400个。
针对企业面临的资金难题,宜昌创新组建应对疫情网上金融服务应急中心,整合21家银行、1家担保公司和9个部门协同办公,已为1247家企业新增授信405.96亿元、放款210.01亿元。同时,搭建“企业方舱”,以政策帮扶和财政金融支持为手段,帮助受疫情影响暂时困难的规上工业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目前已有42家工业企业“入舱”。(三峡日报 记者周燕琼、通讯员丁寒松)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