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水村奋斗出甜日子

4月11日上午,兴山县古夫镇咸水村综合产业扶贫园里,3组的陈永财正在为柑橘苗浇水。3月19日疫情刚刚好转,他就来上班了。“我们都觉得在这里上班收入不错。” 陈永财粗略算了一笔账:去年工资2.5万元、综合产业扶贫园租金1000元……话语间,他露出了憨厚的笑容。

相比5年前不到8000元的年收入,现在陈永财一家确实过得滋润多了。

那时候,陈永财住在连界坪,因土地贫瘠、生产条件落后、野兽出没等,最常见的玉米也难有好收成。

“有好收成也没用。” 咸水村党支部书记段申荣告诉记者,从陈永财家到村委会往返要五六个小时。夏天涨水时,唯一的通路也被斩断了,别说运货,就是出行都困难。

恶劣的条件,让咸水村蛰伏多年,年集体收入仍未突破5万元,更有1995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变化始于2016年。咸水村借国家精准扶贫的东风,多方筹资,投入2400万元,在乱石滩三溪河建起全县规模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小区。

陈永财分到一套近60平方米的小三房。“房子没以前大,但条件好多了,而且上班近。”

陈永财上班的地方在综合产业扶贫园。为带动全村脱贫,2018年,咸水村腾出20亩耕地,打造全县第一个综合产业扶贫园,并引入四叶青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里红柑橘专业合作社,培育柑橘苗木。

安置小区里的104户贫困户“持股”,通过土地、基础设施租金分红。更重要的是,不少贫困户有了活干。

“平均一个月上10天班,帮忙剪枝、施肥。” 陈永财笑着说,这样的工作量对老人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

为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咸水村还制定出台了《产业扶贫基金奖扶办法》,对贫困户发展生猪、土鸡、蜂蜜等产业,且达到一定规模及标准的给予奖励。2019年奖励了4户,每户2000元。

不只是产业,各项基础设施也在逐渐改善。2019年9月,兴山县农村道路管理局等捐资780万元,按9公里长、6米宽的标准,硬化村民进出村的唯一道路。

同时,市税务局、宜昌银监局、桃花岭饭店、浦发银行捐资77万元,在郑家院修起便民桥,让村民夏天也能畅通出行。村里还建起了全省第一个安置小区幼儿园、全县第一个村办福利院、全县第一个村级电商旅游超市。

“我们干不动了就去福利院。” 陈永财说,他之前专门去福利院探过路,房间里有卫生间、电视、吊扇等,还有工作人员24小时照料,条件好得很!

福利院房顶上的光伏发电项目也是全县三个村级光伏电站之一。“2019年咸水村成功脱贫出列、集体收入达到59万元,光伏项目功不可没。”段申荣笑着说。

记者离开时,咸水村村民正忙着为绿化廊道栽植桂花树,他们相信,“咸水”已经变成了甜水,今后的好日子还长着呢!

记者手记:

当得知5年前咸水村年集体收入不到5万元时,我反复确认了3遍。之前知道这是全省13个贫困村之一,但没想到底子会薄到这番田地。

值得高兴的是,我到村子时,水泥路一通到底,安置房笔直耸立,产业发展也已经步入正轨。更让人欣喜的是,村民的生活得到了看得见的改善,我们重点采访的陈永财,已经年近七旬,但在各项政策扶持、推动下,依然干劲十足。

虽然和其他村相比,咸水村仍算不上富裕,但村民已经振作起来、行动起来。幸福是创造出来的,我相信他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杨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