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仁和坪镇业产坪村漫山樱花点缀,处处春意盎然。为降低疫情影响,村“两委”和驻村干部组成复工复产工作队,奏响了乡村振兴“致富歌”,村民也纷纷按下发家致富“快进键”。
一头母猪的致富接龙
“欢迎刘书记和工作队进来坐,我有好消息告诉您们!”4月16日,正在对房前屋后进行卫生消杀的五组村民李子芬老远就冲工作队喊。
“得亏刘书记给我的母猪,今年头窝就产崽12头,我赚了一万二。”李子芬欣喜地向工作队“炫富”。“看到生猪市场卖得火,仔猪也卖得俏,我家去年底又买了一头母猪。单卖仔猪我就有四五万元的收入。”在场的每个人开心极了。李子芬是脱贫户郑必银的媳妇,她家是2015年12月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两口子养猪收入4.12万元,当年底就脱贫摘帽。
帮助贫困户脱了贫,还要带动大家富。去年,村党支部书记刘国安考虑到郑必银家中劳动力少,就将自家的成年母猪低于市场价卖给了老郑,并希望老郑将产下的仔猪以优惠价卖给脱贫户。老郑兑现了诺言,以优惠价卖给脱贫户王士华6头,开启养猪致富接龙“第一棒”。
如今,全村养殖致富接龙让村民尝到了甜头,纷纷新建和扩建牲口屋,石匠出身的郑必银每天忙着给附近村民建牲口屋。
“今年养猪有300元/头的奖补,我还应聘上了村里420元/月的公益性岗位,这么好的政策我得抓紧致富!”清理猪圈的王士华接过驻村“第一书记”陈益林递来的《扶持政策清单》时说。
助力村民走上脱贫致富的快车道,建立起养殖产业致富接龙产业链。2019年,村“两委”为养殖户申请各类养殖奖补142516元,村民人均收入由2017年的7820元增至10648元。
一个电话畅通留守学子的网课学习
“老大、老二,村工作队请电信给家里装宽带了,健成、荆龙上网课再也不会卡断了,汉文、汉宇也很乖,你们不要惦记。”4月17日,六组村民井远超给远在广州服装厂打工的两个儿子和儿媳打电话报喜。
受疫情影响,两个儿子和儿媳春节未能回家,两对双胞胎孙子在家由老井和老伴抚养着。双胞胎健成、荆龙是老井的大孙子,读四年级。因家里未申请使用宽带,导致两人上网课经常卡断,影响学习质量。4月16日,工作队入户走访了解情况后,与电信公司联系,第二天电信公司工作人员就上门帮老井解决了。
“他们出门在外打工为致富,我们理应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全村像井远超家这样外出务工的有500多人,去年外出务工纯收入达到840万元,人均1.15万元。随着疫情持续好转,村“两委”通过村工作队、村民代表、村民群、“村村响”广播等方式公布全国各地招工信息,手把手帮助村民注册健康码,主动摸清外出务工人员去向、主动对接用工单位意向,建立完善了全村复工复产需求大数据库,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已经输送3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
一万元扶贫贷款铺平花匠“懒汉”的养殖致富路
“我们去宋家勋家看看,这个‘懒汉’现在变勤快了。”刘国安介绍说,早年宋家勋因为懒,连养的3只羊都饿死了。村干部接力帮他戒懒,手把手教他发展养殖。去年,工作队帮他申请到一万元小额贷款,他买了4头牛、3只羊。现在,他每天围着牛羊转。
走进宋家勋家的小院,满院的奇花异草竞相绽放,一座二层小楼掩映其中,牲口房内不时传出牛羊的叫声。曾经的“懒汉”真的脱胎换骨了。
“老宋,村‘两委’一直在谋划乡村振兴,你家的庭院经济蛮有特色,是生态宜居小家,让我们深受启发!”陈益林说。
“对照‘产业兴旺’的标准我差得远啊,我还想多养些牛,可惜我现有的一万元要是还了去年的贷款,手上就没有钱了。”工作队闻讯,现场电话与农商银行沟通。得知借贷有村干部担保,银行同意老宋的贷款按政策延期半年还清。同时,工作队给老宋吃下“定心丸”:十月份牛羊出栏,工作队通过消费扶贫卖一批,产下的牛羊崽卖一批,偿还去年的贷款。
宋家勋连连向工作队道谢,并保证今年实现养殖产量、质量双提升,把小家建成生态宜居小院。据悉,像宋家勋这样脱了贫、奔小康的贫困户去年享受小额贴息贷款14户,累计贷款42.5万元。(三峡日报通讯员 夏红胜 付鹏 李成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