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科学”新引擎,农民种田有底气

“我去年又流转了3000亩地,一共5000亩。今年的小麦收入肯定少不了。”山东省邹平市种粮大户甘冲说,“尽管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我有信心旱涝保收。”(3月25日 新华网)

土地是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基础,毕竟手中有粮,心中才不会慌。今年的春耕遇上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于种粮大户而言,这应该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但甘冲并没有觉得新冠肺炎疫情对自己的粮食收入有影响,甚至还以“旱涝保收”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底气,这与大家想象中不一样的情况,源于科学种植带来的“硬气”,能够极大地降低种粮大户的风险,保障了他们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依然能够“粮满仓”。

规模种植,“降”成本“升”满意度。农民盼望能够少投入、高收入,但是传统的种植方式,亩投入的成本很大,除去种植成本和人工以后,农民的收入减少很多,而如今,采取规模种植,“成本高”的问题解决了。规模种植好的植保单价低,用工少,降低了成本,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这就意味着群众的实际收入会有所增加,这样的“红利”自然让他们高兴。

完善基建,“降”风险“升”收入。种植粮食,最害怕的就是旱不能浇,涝不能排,不仅仅容易让产量下降、产值降低,更是增加了农民的负担。在这样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把这些风险的防范工作做在前面。近年来,邹平市通过维修配套机电井、铺设PVC输水管道等工程措施,提高农田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形成了一批高产、稳产田。显然,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的方式,进一步地降低了群众的风险,让他们能够在面对风险的时候更有底气。

绿色种植,“降”浪费“升”效益。在种植的过程中,农民常常会遇上收割后的“废物”处理,如果是“一把火”就污染了环境,如果“收回去”不仅占地方,还增加了人工成本,显然,这些都是费力不讨好的方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需要“绿色思维”。“不打农药,不用化肥,用鹅除草,秸秆还田,鹅肉市场销售,鹅粪发酵后变沼液,成为肥料又回到田里,都循环起来。”显然,这样的方式,极大程度地让农作物的收割后的“废物”变成了“宝”,减少了浪费,也更大程度地提升了农民的收益。

一言以蔽之,农业生产要走上新时代,也需要有新观念、新思路,这就需要用好“科学”这个引擎,推动农业现代化,让农民从种植到销售都能够更方便,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收益,这样的农业种植,才能够让农民更有底气。(新华网)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