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我市就稳岗就业和有序复工复产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请问宜昌在助企业、保就业方面实施了哪些政策举措?
答:宜昌主要通过“降、返、补、贷、服”等政策组合方式,用实招、硬招助企业、保就业。通过降低用电用水用气价格、减免税费等措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针对企业复工复产资金需求,提速办理失业保险费稳岗返还、出口退税,失业保险费稳岗返还压缩到一周内,出口退税压缩到1.5天。全市已为9家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税1565万元,为6家重点保供磷肥生产企业办理2月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1066万元。多方筹集就业资金5.2亿元,统筹用于支持企业吸纳就业补贴、灵活就业社保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补贴等政策支出。争取中央专项补助资金2.5亿元,助力我市铁水多式联运重点项目建设。为防疫重点企业争取优惠利率专项再贷款32.95亿元。利用“直通车”政策,成功申报3支企业债,总规模40.89亿元。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线上利用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平台,线下组建应对疫情金融服务应急中心,第一时间提供续贷、稳贷、增贷和增信支持。累计对接企业6590家,放款467家117.94亿元。
荆楚网记者:宜昌在推进务工人员有序复工返岗上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宜昌对国家、省及市优惠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印制《疫情期间稳产稳企稳业政策“一表清”》,制定了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十条政策措施”和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十一条政策举措”,支持企业发展,增强稳岗就业信心。以“健康码”管理为基础,有序推进“一人一码,凭码通行”,先后推开县域内、宜昌市域内、宜昌市外省内人员安全有序流动,满足了省内(除武汉市外)员工返岗需求。对省外人员返岗,在落实健康管理和疫情防控前提下,采取“点对点”包机、包专列、包车等方式妥善解决出行需求。抓住福建省对口支援宜昌医疗救治的机遇,宜昌市与福建省签订劳务合作协议,打通劳务合作平台。同时,借助“千名干部进千企”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和员工返岗。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疫情期间,不少人担心因企业停产或裁员而失业,请问宜昌人社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宜昌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对外公布305个市县两级人社政策咨询及服务手机号码,为所有服务对象提供不间断的咨询服务、网办指导和投诉受理,并成立了24小时用工服务保障专班和24小时人社政策落实专班,搭建了政府、企业、职工三方沟通平台,通过召开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线上视频办公会,现场答疑解惑,收集企业反馈的困难和建议并及时分解落实。同时,宜昌还建立了因疫情产生劳动纠纷处理“绿色通道”和劳动监察投诉“便捷通道”,疫情期间,涉及19家企业、242人的劳动纠纷均得到妥善处理。
澎湃新闻记者:针对一些岗位对求职者吸引力不强,劳动者自身条件与企业期望值不匹配的问题,宜昌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宜昌摸底调查全市3500余家企业,收集6.5万个用工需求和25万条返乡务工人员信息,通过宣传推介,帮助企业与劳动者精准对接。引导求职者参与免费线上培训提升技能,并对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和企业按政策给予培训补贴。全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结合471家企业培训需求,量身定制183份网络培训课程,惠及职工8400多人,并向1200余家重点企业提供精准推荐服务,达成工作意向1.9万余人。同时,宜昌继续实施“宜昌三年引进10万大学生”计划,加大招才引智活动力度,及时更新发布急需紧缺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目录,通过线上招聘活动,帮助企业多渠道引进人才。(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田小春 整理)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