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
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冲击
也激发了数字经济的潜力
使“新基建”功能凸显
应对挑战、转型升级
稳投资、稳增长、促消费
“新基建”为中国经济点燃新引擎
着眼长远发展
让“新基建”的效用更好释放
就要从“新”出发
创新发展理念,尊重市场规律
创新发展路径,找准着力点
有序推进
使发展的步伐更加稳健
新华社:用好“新基建”之策,让它为产业发展、城市转型等提供助力,还需要有新路径。要进行内外衔接,把重心放在如何挖掘数字经济“深度”上来,从如何带动消费、构建产业生态、推动城市转型等方面设计相应的政策和着力点。要瞄着市场走,鼓励不同主体运用市场机制开展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在新旧融合过程中,政府应下更大功夫去解决市场投资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更加注重探索投融资机制创新,做好监管,严控风险。要有长远打算与规划,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长期目标,把眼光放在如何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带动更多创新上来。
人民日报: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不仅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还能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激活发展新动能,可谓一举多得、正当其时。我们也要把握“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异同点,科学施策、精准发力,打破过去基础设施投资中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机制障碍,出台财税、金融、产业等方面政策,发挥好政府性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和鼓励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进来,让新型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模式。
北京日报: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冲击显而易见,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轨道,需要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一定意义上,“新基建”是为疫情后中国经济恢复打下的一针强心剂,更是未雨绸缪为未来发展铺下的一条路。科学研判、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跟风、脱离实际,是推动“新基建”应有的态度。
光明日报客户端:“新基建”符合中国经济转型的主方向,并更加重视绿色化和可持续化。目前,我国基建已经具有比较好的基础,但是现代化的产业结构更需要的是高效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在这方面我国的基础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数字基建的规模投资要因地制宜进行,不能盲目大规模投资,要带动更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到数字基建的队伍当中,国企和民企共同推动数字基建,从而推动原创性技术的创新,并将会拉动我国劳动力素质提升。我们要对“新基建”充满信心,“新基建”未来有着很广的前景。
新京报:近期“新基建”进程突然提速,既有决策层面向长远布局的深思熟虑,也与推动疫情后经济复苏的现实考量直接相关。随着疫情向好,尽快复工复产,把被抑制、被冻结的经济活力释放出来,成为当务之急。“新基建”就是一项基础设施,投建过程中有助于扩大需求、提供就业,对经济社会的拉动效果明显,一旦建成,则可能大幅提升国民经济生产效率,助中国实现经济稳增长。要稳扎稳打,张弛有度,在建设过程中创新理念与方法,善用、巧用具有创新活力与先进管理理念的新经济公司力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