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夜,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检验科灯火通明。
分子生物室内,艾雯专注地忙碌着,对送检的鼻咽拭子进行核酸提取、配置试剂、上机扩增,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上报,用“火眼金睛”检测新冠肺炎病毒。
这是艾雯奔赴抗疫前线的第43天。出生于1988年的她,是市中心医院检验科的一名主管技师,从事乙肝、丙肝等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1月29日,包括她在内的6名市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率先驰援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这两年我在分子生物组,几乎每天与病毒为伍,有了疫情我得先上。”艾雯说,当天中午匆匆回家拿了换洗衣物便出门,没有过多解释,怕家人担心,如今离家已一个月有余。
进入市三医院后,市中心医院其他5名医护人员直奔“主战场”救治患者,作为技术人员的艾雯则在实验室“敌后方”检测病毒,同样身披“战袍”,同样直面病毒。
核酸检测,是抗击疫情战斗的重要“前哨”。艾雯每天全副武装与病毒“面对面”,出具的诊断报告为临床医生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有力依据。
尽管在驰援前已作了思想准备,但巨大的样本检测工作量,还是令艾雯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实效性,她几乎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工作到凌晨已是常态。
样本扫描、取出,震荡30秒、静置20分钟,再开盖用加样枪取样本加入EP管,加试剂、混匀、离心、上磁力架、吸弃,再加试剂……看似“流程化”的手工操作,艾雯时刻保持小心谨慎。她说,“加样用的8连管孔径狭小,必须眼、脑、手专心致志,不容有失。”
一层防护服之隔,就是安全与危险的距离。每天进入实验室,艾雯都会有条不紊地洗手、消毒,穿戴连体防护服 、口罩、手套、帽子、护目镜……这套复杂的“手续”耗时近20分钟。穿戴完毕后,她还要仔细检查一遍,才会进入实验室。“我们检测人员虽然不是在一线冲锋陷阵的战士,却是离病毒最近的人群之一,实验室检测工作存在极高风险,我们必须做好三级防护,才能尽量降低感染的风险。” 艾雯说。
不过,这副武装也给艾雯的检测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实验室里比较热,防护服完全不透气,她尽管穿着短袖,还是会捂出一身汗。护目镜容易起雾水,她只能透过小缝隙边看边操作,直到使用防雾喷剂,才解决了视线模糊的问题。
2月3日,艾雯的抗疫阵地发生了转移。随着市中心医院江南院区确立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后,该院启动了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工作,艾雯又回到了昔日工作的地方,和组长刘敏博士,罗俊、郑小玲以及科室内其他组来支援的同事共7人,实行轮班制,日均检测200余份样本。
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艾雯日夜与病毒对峙,与其他检测人员通力协作,为精准防控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及时准确地出结果,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3月11日22时许,艾雯结束了当天的核酸检测工作,“今天有一批样本没到,结束的比较早,其他同事还在上报结果。”
家虽近在咫尺,但走出实验室的艾雯,依旧只能走进医务人员隔离休息区。“明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我女儿的生日。”艾雯说,“小家伙知道妈妈在和病毒打仗,视频的时候说‘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妈妈加油!’”遗憾伴着温馨,艾雯已湿了眼眶。(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朱鸿 通讯员 舒德喜 韩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