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铃声响起,防护服、手套、隔离衣等“全副武装”,120救护车向居民小区飞驰,这是“90后”急诊科医生吴高波的日常。
采访是在“代班”结束之后,代班是“院前班”中时间最长的一个班,从下午6时一直上到第二天早上8时。
29岁的吴高波是市一医院心内科的一名医生。去年9月初,他从医院心内科轮岗到急诊科,和他一起轮岗的还有呼吸科和内分泌的两名医生,本计划2月底轮岗结束,但战“疫”打响后,急诊科人手不足,他们便留了下来。
抗疫期间,急诊科是重要战线,发热和非发热病人均以呼叫120就医为主,急诊也对应增强出诊班力量,接发热病人、排查危重病人新冠肺炎、转运所有疑似病例到定点医院等等,最忙的时候,吴高波一晚要出诊9次120。
有次凌晨一点多钟,吴高波接到120出诊电话,得知患者是一名有脑梗病史的发热病人,其小区有确诊病例。到达现场才知道是老社区,楼梯狭窄黑暗,老人体型肥胖,子女滞留异地,家里只有他和老伴。和护士、工人师傅一起把老人从5楼抬上救护车时,吴高波已是汗流浃背。到了医院后,吴高波又抬老人去做肺部CT、抽血化验等。新冠肺炎专家组会诊后考虑患者为疑似病例,需送到江南康复分院进一步诊治,他们又把病人送到康复分院,直到老人躺在隔离病房的床上,已是凌晨4点多,吴高波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吴高波的老家在黄冈,战“疫”打响后,他清楚家是回不去了,只身在外所有对父母亲人的牵挂都化作义无反顾的尽忠职守,他说:“我终于明白‘岗位就是战场’的含义了。”
或许是因为工作劳累和戴口罩呼吸不畅,有时候干咳,吴高波前后做了3次肺部CT,所幸检查结果都正常,因此便能放心投入工作。
吴高波说:“非典时期,我还是个小学生。成为一名医生后经历了如此大的一场瘟疫。面对‘疫魔’,我身边的同事都在坚守,我从他们身上读懂了责任和担当,这是除了专业知识以外的另一种学习,而我也会尽我所能,在抗击疫情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阮刘齐 通讯员 喻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