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夷陵区,一批批涉及民生、抗疫等领域的企业相继复工复产,一个个园区逐步喧嚣起来。稳企业、稳就业、稳经济的浪潮正在夷陵各地稳步推进。
巧发力,防疫复产两手抓两手硬
3月13日一大早,喜旺食品公司的配送员李强将新鲜乳制品送到了繁荣世家小区,委托保供志愿者分发给小区居民。李强告诉记者,通过无接触配送,已连续40多天保证市民喝上“放心奶”。
在疫情期间,喜旺食品开辟“全员营销”新模式,要求所有员工就地转岗为线上营销人员,两条生产线从2月3日启动以来,已生产了近300吨乳制品。
战胜困难如期复工的,还有涉及3万茶农的邓村茶产业。该乡政府有针对性地制订“3米采摘”“定点采摘”“分班加工”等办法,科学复工复产。
据悉,夷陵区坚持科学防疫,分类施策,有序组织保障民生的企业先期逐步复工复产,让保供企业“动”起来。
为帮助企业化解人员复工手续难、职工返岗难、人员招聘难问题,该区组织成立20多个代办专班。
万余干部“疫”线解决“麻烦事”
3月13日,在做实防疫准备后,宜昌银罡桑蚕专业合作社正式复工复产,当天,该合作社的10多名技术人员会同三斗坪镇的30多名干部奔赴各村指导蚕农春季生产。至此,该镇1万多名蚕农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此前的3月10日,在全镇779名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该镇涉及民生和农业生产的7家规模农业合作社复工生产。
复工复产确保防“疫”是前提。该区各级政府专门设立了10多个企业服务专班,奔赴园区车间解难题。
截至3月14日,已有宝上电缆、娃哈哈启力食品、金正米业、宜美特科技等24家获得复工许可的保供企业顺利复产。 5亿扶持资金让引擎重新响起来
3月13日,在夷陵区发改局的协调帮助下,长联杜勒、恒安芙林、三峡银岭、山里来食品、宏裕包材5家企业共获得9200万元国家防疫保障资金。
此前,该区涉及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农产品生产加工、粮油生产、物资调运等领域的24家重点保障企业已获得5.25亿元信贷资金支持。
为破解企业资金难题,区金融办举行了银政企对接会,协调企业与银行进行多轮衔接,促成农商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向稻花香集团、百里荒旅游公司、山里来、秀水天香等10多家农业企业授信4亿多元。
该区发改局协调经信、农业农村等部门向省市发改部门申报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帮助企业申请低息、贴息贷款。(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黄善国)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