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医院江南院区首例痊愈气管插管危重患者救治实录

“我今年75岁了,没想到还能捡回一条命,太谢谢医生了。”3月10日上午11点,市中心医院江南院区首例痊愈气管插管危重患者刘大爷,历经38天的治疗,康复出院。

“真是太不容易了!我们80多名医护人员日夜坚守、倾尽全力,一次次把他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回忆起患者刘大爷的治疗过程,市中心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江南院区临床专家组组长高宝安博士一连说了三个“不容易”。

“患者2月2日入院后,被诊断为新冠肺炎危重症。”高宝安介绍,医院专门抽调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专人专护,每4小时换岗,24小时守护。一天至少3次会诊,随时与医院专家组讨论病情,商量治疗方案。

2月15日凌晨,上了无创呼吸机的刘大爷病情急转直下,出现严重缺氧。虽然病情加重已在意料之中,但进程之快,却始料未及。

“立刻准备气管插管,我上!”高宝安说,病人患有纵膈肿瘤、气道狭窄,不仅给气管插管带来了难度,也意味着医生被感染风险更大。医生在插管中暴露的时间越长,从患者下呼吸道“喷薄而出”的高浓度病毒,很可能“逃窜”到防护服上的缝隙里。

时间就是生命,容不得丝毫的犹豫和退缩。很快,插管团队清点完用具和镇静镇痛药物,呼吸机管路处于备用状态,一切准备就绪。高宝安双眼紧盯着监护仪器上患者生命体征的每一个变化,稳健地将可视喉镜置入病人口腔,暴露好声门。

就在刘大爷呼吸功能完全崩溃的那一瞬间,高宝安顺利地将气管导管送入病人的气管中。数秒后,脉搏氧饱和度重新升起来,大家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2月16日,气管插管的第二天,刘大爷的血氧饱和度又开始下降,最低只有80%。“患者需要俯卧位通气!”高宝安说。

俯卧位通气是一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支持治疗手段,每天让患者趴着16小时,不间断为患者拍背排痰。“为了保护患者身上的各路管道,每次给他翻身要最少8个医护人员同时上。”此后,医护人员迎来了最辛苦、压力最大的一周。

俯卧位通气四天后,刘大爷的呼吸功能逐渐好转。就在大家以为他又躲过一劫而庆幸时,死神再一次伸出魔爪。

2月19日晚,监护仪器一阵报警声打破宁静。刘大爷再度发生严重缺氧,命悬一线。原来,刘大爷的痰量非常多,每次吸痰都会吸出大量的血性痰,竟然堵塞了部分气管导管。

“马上进行床边支气管镜检查!”高宝安接到值班医生的病情报告后说。床边支气管镜检查需要长时间开放气道,操作者感染病毒的风险比气管插管还要高。当晚,高宝安为刘大爷进行了床边支气管镜检查,吸出大量血性痰,生理盐水反复灌洗支气管肺泡,操作结束后,刘大爷呼吸平稳多了。2月21日,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瞿星光又给刘大爷进行了一次床边支气管镜检查。

2月23日,刘大爷达到了脱离呼吸机和拔管的标准。“为他拔除气管导管的那一刻,我们兴奋极了。”参与抢救的护士长刘敏和向清华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刘大爷恢复自主呼吸后,含泪望着医护人员,说的第一句话是“谢谢”。

3月10日,刘大爷复查CT,经过两次核酸检测均阴性,达到出院标准。截至目前,该院共实施了12例气管插管救治危重症患者,刘大爷是第一位成功拔管、康复出院的患者。(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周寒飞 通讯员 舒德喜 韩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