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岗位,同样的坚守,战“疫”玫瑰别样红!

工地上那抹“巾帼红”

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战场”上,一群“工地玫瑰”绽放着芳香。她们中,有带头迎难而上的“巾帼标兵”,有与丈夫并肩作战的“90后”技术员,还有为隔离工友提供医疗保障服务的白衣天使。如今,“战场”变身“生命之舟”,这些“工地玫瑰”依然在岗位中坚守,度过别样的“三八”妇女节。

距离火神山医院首个病区交付只剩48小时之际,中建三局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应,带领团队发起最后冲刺——他们必须完成平时需要2个月安装调试的工作。

据介绍,该病区共98个床位,涵盖综合布线、安防监控、医护对讲、门禁控制、网络设备安装及配套管线桥架等施工内容,各类管线长达4.5万米,信息点位多达392个,床头医护对讲设备有147个,无线终端设备有52台……

这样的“云上智慧医院”,设备的调试,直接关系到5G、云技术、智慧医院、远程医疗等信息化系统的运行。

2月1日凌晨2点多,陈应的团队微信群里仍旧一派火热。逐一指导施工难点后,她小憩两小时,又火速赶往现场。

啃下硬骨头后,直到3月7日,陈应丝毫没有放松,仍在部署医院的维保工作。

2月初,中建三局二公司安装公司数字化建造基地的研发工程师王慧,决定与丈夫一起参建雷神山医院。

“我和他,一个施工,一个技术,相辅相成,一起去事半功倍!”王慧这样说服上级。

这个“90后”是工地上跑得最勤的女员工。每天,她拿着变更的图纸到现场复核施工情况,记录问题,列出清单,交底整改要求。

施工中期,甲方提出不再提供变更图纸,按照施工灵活变更。“没关系,我一个个去问。”困难面前,乐观的王慧每天花费近10个小时、步行3万步泡在各个工区。

3月7日,刚刚拿到解除医学观察证明的王慧,仍在参与编写雷神山医院的施工总结。

“你那里能调配多少医疗物资给我?急!火神山医院项目要开工了!”1月23日,中建三局二公司所属中建光谷医院院长曹佳桃联系了近300家供货商,储备医疗物资。很快,医院组建了白衣天使党员突击队,奔波在两所医院后勤基地和施工一线。

“有工人的手不小心划了一个口,有没有医生看看?”一天夜里,工作群传来求助信息,王菊芳二话没说,拿着工具箱到现场给工人清洗消毒。

“一天,一名同事突然发烧、腹泻,大家着实有些惊慌。”中建光谷医院办公室主任黄艳回忆说,“她没有车去做专业检测,跟我打了电话,我一口答应。”做好全身防护后,黄艳带着她直奔医院。“这是我们并肩作战的伙伴,我们必须对他们的健康负责。”

医院交付后,她们“转战”工友隔离留观点,每天仍和团队承担6个隔离酒店300余人的体温检测、抽血检查等工作。

90后警花诠释青春无悔

“突击步枪重7斤、防弹背心重7斤、头盔重4斤半。”每天携带近20斤的装备,在医院门口值守8小时,23岁的女特警柴经纬已经习惯卸下装备、脱下简易防护服后,那湿透的警服,酸痛的颈椎与双肩,和被汗水泡得发皱的双手。

“整个人就像个‘粽子’。装备重量带来的负荷,哪怕身体不进行剧烈运动,仍然会止不住流汗。”24岁的女特警胡梦雪说,在病区的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生理心理都很煎熬,但她从未想过放弃。

22岁的女特警张琴已连续多天在隔离病区值守。今年春节是她参警后的第一个春节。大年三十,她的团年饭是在被召回襄阳的列车上,通过视频电话与十堰的家人一起“吃”的。她说,“虽然很想家,有流泪,但不畏,这就是青春最好的模样。”

女特警廖梦雨23岁、黎若云23岁……这些平日里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小心肝”,在面对疫情时,毫不犹豫地走上了最前线。

她们值守在隔离病区,巡逻在定点医院,坚守在高速卡点,她们是襄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女子抗疫先锋队”,39名队员全部是95后。

据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省有9000多名女民警、1.2万女辅警奋战在抗疫一线,其中不少是90后。

长发飘飘、爱说爱笑、柔声细语,29岁的刘伊莎,是十堰市公安局张湾区分局一名警花队长,日常管理着由90名汉子组成的“应急处突队”。

带队巡逻、卡口防控、重点部位蹲守……一个多月来,刘伊莎带领“应急处突队”救助群众280余人,处理和调解各种纠纷170余起,核查人员信息3000余人次,追踪联系发热人员1136人,排除感染人员1000余人次。

同时,在革命老区红安县,县公安局发布“倡议书”,号召全局女警参加“巾帼突击队”,充实一线抗疫力量。

身高1.76米、21岁的麻城姑娘张敏,闻讯从应城赶回红安,风风火火上一线,成为突击队年龄最小的队员。

截至3月7日,“巾帼突击队”深入县城10个社区5个村摸排600余户2000多人,协调帮助20余户群众解决急需物资问题。

26岁的谭景妍,是石首市公安局“女子防控突击队”的骨干力量。她先在卡口值守、街面巡逻,后又被抽调到石首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24小时接听公众诉求服务电话。每天从早到晚,需接上百个电话,打来电话的市民有哭泣求助的,有脾气暴躁的,还有破口大骂的,她都一一耐心解答。

(来源:湖北日报)

收到病人求助

这家医院女党员组成“突击队” 疫期坚持登门护理

“在本院组织的筛查中,你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3月7日15时,一份报告单发到了武钢二医院北院区糖尿病足病科主任王秀红手中,悬空许久的一颗心这才安定下来。

一个多月前,武钢二医院被确定为青山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首批定点医院,管过ICU重症监护室、当过大内科护士长的王秀红,4次报名参战,都因年纪偏大、有咽炎而“落选”。“上级要求糖足科放假”,但是王秀红收到了很多糖足患者和瘫痪老人的求助,他们免疫力偏低,怕感染新冠肺炎,不敢去大医院。

大疫当前,不能袖手旁观。王秀红找到同是党员的李军和护士长龙飘商量,护士赵晓玲、李郑、刘欣、矫慧、王敏也闻讯赶来,表示风险再大也没有救命事大,大家在一起认真研究,制定了详细的入户工作方案和个人防护方案,一致决定成立由8名女医务人员组成的“秀红党员突击队”,疫情期间不停诊,照常出诊上门。

2月3日,青山区冶金街振兴社区79岁的彭爹爹不慎烫伤,家人怕交叉感染新冠肺炎,都不敢出门。记者随同王秀红出诊,彭爹爹的伤口位于右腿外侧,约有成年人巴掌大小,已感染化脓,气味难闻。王秀红请家属帮忙固定老人的身体,取出活力磺清洗伤口周边,再用生理盐水浸泡的无菌棉球擦洗创面,直至少量出血。“坏死组织清理干净,才能保证不发炎,”王秀红取出清创胶涂抹在伤口上,再盖上泡沫敷料和3M透明膜,最后横四竖二用胶布固定。

伤口处理用了2个多小时,王秀红的护目镜里满是雾气。“每一次出诊都必须做好严格的防护穿戴。”她表示,这既是保护自己,也降低老年朋友的感染几率。昨日,记者再次联系上彭爹爹的家属,对方回复并拍来照片,称老人的伤口已经基本痊愈。

在“秀红党员突击队”的出诊记录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患者需求、出诊地址、主要症状和预约时间。记者注意到,超过一半以上是空巢老人,家属要么困在外地回不来,要么被封闭管理在别的小区。其诊疗范围有烫伤、压疮和糖足的伤口换药,还有膀胱冲洗、尿管胃管的更换等,出诊主要在青山区和洪山区,最远的一次,到了江岸区黄孝河路的育才雅苑小区。

“登门之前,我们都会询问患者是否发烧,”在疫情期间的156次出诊记录中,记者发现有7次监测到患者的体温异常,其中一例后来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王秀红说,她们会及时向医院报备,督促患者家属向社区居委会报告,争取早日移送排查。

“出诊费是15元一次,由医院窗口电脑收费。”护士长龙飘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收入虽然不高,但这事总要有人顶上去,只要患者的伤情能有好转,大家苦点累点都值得。

武钢二医院副院长方礼明介绍,得知秀红护理突击队坚持上班、一天也没有停诊的消息,院里立即想方设法帮她们筹措防护服和眼罩,解决了交通出行难的问题,为更多的糖足患者和瘫痪老人开通了登门护理的绿色通道。

(来源:长江日报)

“六朵金花”在战疫补给线上迎春绽放

3月7日上午,晨曦初露,徐红艳和姐妹们完成了中石化湖北石油武汉金勤加油站的全面清洁消毒,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加油工作中。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平均年龄34岁的6名“铁娘子”无畏病毒,不计得失,逆行而上,已在疫情防控油品保供的岗位上坚守了45天。

“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记者走进金勤加油站,走进“六朵金花”的故事。

从害怕到逆行,爱是最柔软的力量

中国石化湖北武汉金勤加油站是一座以柴油销售为主的省道加油站,座落于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勤建村附近,南环公路从加油站门口经过。43岁的徐红艳扎根这座加油站10年,2019年才走上站长的管理岗位,不到一年就遇上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袭的严峻考验。

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疫情初期,大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有限,“说不害怕是假话。”徐红艳说,站里全是女员工,她们也是母亲,家里孩子最大的十几岁,最小的才一岁多。

1月23日当天,29岁的加油员徐湾向徐红艳请假,“站长,我孩子才一岁多,家里人不让我出门,他们担心在加油站发生交叉感染。”

加油员李海荣体质不好,家里人坚决让她请假回家,“这份工作不要都可以,万一在站里感染了怎么办?即便自己不怕,难道不怕拖累了孩子和家人?”

徐红艳同样也是孩子的母亲,但她更清楚自己肩负的责任,她深信,姐妹们和她一样,心系着加油站。那天她和大家敞开心扉,“我知道,呆在家里最安全,可加油站不营业了,防疫救援车辆去哪里加油?这场战疫也需要我们的付出!站里我年纪最大,如果你们相信我,我向你们保证:只要大家做好自身防护和站内消毒,每一个人都不会被感染。”

这一夜,徐红艳辗转难眠,不知道好姐妹们会不会打退堂鼓。第二天早上,徐红艳早早到了加油站,看到大家准时出现,她的眼眶湿润了,患难见真情,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

“加油站就是我们抗击疫情的阵地,全国人民都在支援武汉,关键时刻,我们一个人都不能少。”加油员李海荣说。

徐红艳将对姐妹们的承诺化为默默的行动,她包揽了加油站里的所有消毒工作和员工的个人安全防护检查,40多天来,她的双手长期接触消毒水,手被灼伤掉皮,但看着姐妹们平平安安,她的心里格外踏实。

责任守望,这是最深沉的热爱

2月1日22时,金勤加油站领到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要保障130余台军车的油品保供任务,并且当晚就有军车来加油。

因为武汉市物流配送企业停工,驻鄂部队将承担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市生活物资的运输保障任务。徐红艳放心不下,晚上11点多,她冒着凛冽的寒风又匆匆赶回加油站。“从今天晚上起,我们加油站成为军车的保供加油站,武汉市民吃的蔬菜、粮油都是他们来运输保障的,我们一定要快速、安全、高效地完成保供任务。”徐红艳对夜班加油员王西霞和杨敏说。

34岁的王西霞话少,却总是把加油站里最累最脏的活默默干了。夜色沉沉,军车陆续驶入加油站,一辆、二辆、三辆……王西霞为最后一辆车加完油已经是2月2日凌晨。“同志,辛苦了!”一位军人给王西霞敬了个标准的军礼。那一刻,王西霞的心里暖暖的,微笑着说:“谢谢,路上注意安全。”

一个多月来,金勤加油站的“六朵金花”累计为700多台次的军车提供油品保障服务。

“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守三尺加油岛”

在金勤加油站,一个多月的战“疫”油品保供,让“六朵金花”对工作、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收获,懂得生命的重量,更加珍惜眼前的所得。

我们不是医生,无法在一线冲锋陷阵;我们不是科研工作者,没有能力研发抑制病毒的药剂……我们只是一群普通的加油员,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守在三尺加油岛上,为战‘疫’提供油品保供。

交通管制让加油的车辆少了很多,但保障防疫应急救援车辆油品供应的压力却陡增。疫情面前,加油站红色罩棚之下,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温暖,共克时艰。

“姐妹们考虑到我的孩子小,很照顾我,没有给我排夜班。”加油员徐湾将感激藏在心中,她看到,姐妹们为了节约时间为军车保供,顿顿都是吃方便面充饥,于是晚上下班后在家苦练厨艺,主动为大家做饭,看到大家吃上了热饭菜,感觉自己也在为这个大家庭作贡献。

“晶晶,卫生我替你做好了,你就安心收卸油品。”李海荣总是像姐姐一样,把最累最脏的活揽给自己。

“我们加油站只要谁手里有急事,一定会有人顶上去,把剩下的活给干完,团结和不计较是我们站最鲜明的特征。”加油员张晶说。

樱花开了,武汉的春天来了,依然那么美丽。金勤加油站的疫情防控油品保供“战”仍在继续,补给线上,“六朵金花”逆风摇曳。她们,是中国石化加油站一线女员工的缩影,用女性的坚韧和执着顶起了疫情防控油品保障的“半边天”。

(来源:湖北之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