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炒菜……从凌晨5时到20时30分,6985步,这是疫情之下的厨师简华蓉,3月1日的工作记录。
从2月5日到3月1日,简华蓉一直处于这样的战“疫”模式之中。
32岁的简华蓉是宜昌市老年大学食堂的厨师。2月5日,他接到单位紧急通知后,火速从当阳赶回点军家中,拿了一些衣物,连夜回到了工作岗位。
原来,市一医院康复分院被确定为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市老年大学作为一线医护人员的集中居住点。他,要负责100多名白衣天使的一日三餐。
这一天的早餐是蒸饺、花卷、窝窝头、酸奶。6时30分,做好48份热气腾腾的早餐,简华蓉和同事们将餐车推送到住宿区走廊的门口,交给住宿区“全副武装”的服务员,服务员再分发到医护人员房间。
“昨天买到了新鲜鱼,可以做红烧鱼块了。”简华蓉说,“医护人员很辛苦,需要及时补充营养,晚餐是两荤两素,菜品不重复。”简华蓉变着花样做菜,尽量让医护人员吃得有胃口。
简华蓉已连续工作26天,晚上就在食堂包房里搭地铺过夜。“能在这个非常时期出份力,还是比较欣慰的。”简华蓉说,他没有什么可怕的,就怕医生护士们吃不饱、吃不好。
简华蓉告诉记者,他一直为一件事“烦恼”——26天,没有给白衣天使做成一道汤菜。凭他的经验,汤菜是营养餐标配,有汤的话吃得更好。但白衣天使们为了少上厕所,要求不做汤菜。
这份“烦恼”,更增添了简华蓉对医护人员的敬意。
食堂6名工作人员当中,就简华蓉一名男同志。除了要做厨师的事情,凡是需要剁的、砍的等重活,他都抢着来做。
得知简华蓉要去为一线医护人员做饭,奶奶、妈妈和妻子都很支持。妈妈多次将自家地里的新鲜蔬菜捐到食堂。84岁的奶奶是一名党员,还把自己做的泡菜让孙子带到食堂,请医护人员尝尝,换个口味。
医护人员用餐时间虽有安排,但他们往往不能准时赶上饭点。只要得知他们没能吃上饭,哪怕只有一个人、哪怕在半夜,简华蓉也会立马做好热乎乎的饭菜。
每晚躺在地铺上,跟4岁的儿子电话或视频聊天,琢磨医护人员明天吃什么,已成简华蓉的习惯。
“等疫情结束了,专门给他们做一次汤菜。”这是简华蓉,一个厨师的战“疫”心愿。(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靳芝 通讯员 史丹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