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一个多月的战“疫”之后,无论是患者还是一直“宅”的市民,难免会有焦虑的状态。3月2日,本报记者专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门诊医师、福建省对口支援宜昌防治新冠肺炎支援队心理干预组组长庄子森,请他为不同人群的焦虑,针对性地开具了“心理处方”。
住院患者:安心把治疗交给医生 你只管吃好睡好精神好
随着出院患者人数的逐渐增加,一些住院患者开始着急。尤其是部分几次核酸测验不转阴的患者,内心更加焦虑。庄子森建议仍在住院治疗的患者,一定要相信医生,安心把治疗交给医生,每天只管吃好睡好精神好。
庄子森解释说,人在应激状态下,免疫力会下降,焦虑和恐惧容易让人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自己的躯体感受上,激活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使身体原有疾病的症状加重,甚至出现心慌、胸闷气短、体温升高、失眠等症状。
庄子森建议仍在住院治疗的新冠肺炎患者,不要每天只关注核酸的检验结果,多多关注关于康复的正面消息,为自己的康复树立信心。
多和医护人员沟通,了解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定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还可以与身边对抗病毒的病友多沟通,相互鼓励,找到与自己并肩作战的人。
隔离期市民: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线上交流营造良好心态
按照规定,现阶段康复出院的患者仍需在隔离点接受14天的隔离观察。在病房里已经“关”了很久的患者,如何更好地度过这14天的隔离期?庄子森建议,隔离观察期间,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大家可以和亲朋好友、同事等,通过微信、电话等维持日常联络,倾诉感受、排遣不良情绪,帮助自己营造良好心态。
庄子森解释说,隔离期内,出现负面情绪都是正常的。但是大家一定要勇于接受这些负面情绪。可以通过视频、电话与亲人、朋友相互问候、安慰、支持,转移对当前环境的过度关注。
同时,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放松方式来让自己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运动以及写日志等。
庄子森同时建议,在隔离期的市民,一定要通过正规的渠道了解隔离的意义和重要性。“要把目光放远一些,不要拘泥于每天做什么,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好好想一下,等疫情结束,自己最想做什么。充满希望的未来规划,会帮助大家缓解焦虑的心态。”
居家市民:不要把“宅”当负担 抓紧时间陪家人
庄子森建议依然待在家里的市民,不要把“宅”当作负担,而是要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好好陪伴家人。
庄子森说,平日里工作繁忙,大家和父母、孩子相处的时间都很短暂。这一次疫情导致的长时间居家,让大家回归家庭生活,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建立起更加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一定要相互关注、相互照顾,随着共处和沟通时间变多,矛盾会逐渐冲淡,关系也会得到改善。”
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没有了忙碌的工作,增加了陪伴孩子的时间。可以和孩子一起游戏、共同创造活动,不仅缓冲了疫情带来的紧张和压力,也有利于建立更加融洽的亲子关系。
庄子森建议,家庭成员可以一起做游戏、做运动,或者一起看一部电影,让家庭氛围更加愉悦。
庄子森还建议,居家期间家庭成员不必过多讨论和疫情相关的问题。“通过官方、正规途径接收疫情信息,理智关注,减少因信息带来的心理负担。”(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阮刘齐 通讯员 许贤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