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一线医护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先锋,那么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简称流调)就是病毒“侦察兵”,通过摸查找出传染源,切断传染链,从而取得战“疫”的最终胜利。
从2月11日以来,福建省疾控中心先后派出两批17名流调专家支援宜昌。他们是怎么开展工作?目前我市流调进展如何?2月28日,在宜昌市疾控中心,记者采访了福建援宜支援队疾控组的专家们,了解这群在幕后默默为疫情奋战的流调队员。
2月25日,在葛洲坝街道夜明珠社区办公室,一则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引起了专家的注意:1月24日居民张某开始发热,后被查确诊为新冠肺炎。期间,张某先后和丈夫、孩子、公婆等聚集,未采取防护措施。
“这则报告还有一些地方没有说清楚,需要进一步细化深挖,尽全力找出所有可能的被感染者。”福建流调专家林本翔打开电脑,对着报告一步步修改批注:患者房屋是电梯房还是楼梯房?在家期间,有没有人上门看望?有没有接收快递?丈夫开车送患者入院时,车上有无其他人?有没有开窗?有没有戴口罩?这些都是林本翔要了解的内容。
“流调人员要通过很多个问题,帮助患者回忆确诊前的活动轨迹,尽可能挖出细节。”林本翔说。
经过三易其稿,这则1000字的流调报告被扩充成2300多字,对拟消毒范围从张某住所、私家车,扩大到整个单元楼栋;密切接触者从丈夫、儿女等5人,扩大到表兄、侄儿及其他亲属13人。
“如果我们不深挖,一旦遗漏,可能直接导致病毒传染源继续肆虐。”林本翔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报告,专家组的同事每天要整理30多份,工作10个小时以上。
查阅报告只是流调工作中最基础的一个环节,更大的困难是实地摸查,通过大数据筛查切断传病毒染链。这项工作除了依靠专家的火眼金睛,更多的是依靠闽宜队员互相协作。
据介绍,由于疫情工作十分紧张,我市许多流调工作都是以社区工作人员为主开展,专业能力有待加强,给前期流调工作造成了困难,如流调报告较为简单,对患者的摸查情况不够详细,可能存在疏漏等问题。
为迅速弥补缺陷,福建援宜支援队疾控流调专家下沉以后,各县市区分别从市场监督部门、公安部门以及街道社区抽调工作人员,组成联合流调小队,在福建专家的指导下,再次对前期的流调报告开展溯源。
记者看到,仅在夜明珠社区,就驻扎着两支联合流调小队,共25人。“开展联合调查对我们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福建流调专家组组长赖善榕评价道,“如果仅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肯定是完不成的,有时候即使病人说出是在哪条路、哪家餐馆吃过饭,我们也是两眼一抹黑。但是有了市场监督局工作人员和民警的协助后,我们可以很快查明餐馆老板是谁,当天是哪位服务员接待,找出密切接触者。”
宜昌队员的配合,让福建流调专家如虎添翼。同时,为了帮助宜昌队员提高工作能力,福建流调专家也不遗余力。赖善榕告诉记者,每天上午,下沉各县市区的17名福建流调专家,都会抽出半个小时,结合具体的流调报告进行解剖分析,对宜昌队员进行面对面业务指导。大家互相促进,工作能力越来越强,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据统计,截至2月28日,在宜昌队员的密切配合下,福建流调专家对宜昌市12个县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指导,重新梳理流调报告641份,发现新增密切接触者694 人,培训县市区防控人员394 人次。(三峡日报传媒记者 阮刘齐 通讯员 戴志松 刘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