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大年三十,晨露未晞。童晓维背着妻子给他准备好的背包,站在楼梯口,留给了全家一个远去的背影。从这天开始,他深入新冠肺炎重症病区,将危险留给自己,以青春穿行“火线”,把希望和光明撒向每一位病人。
35岁的童晓维,是宜昌市三医院结核二科主治医师。接到支援重症病区的通知是在1月23日,在此之前,童晓维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因为我在2009年就曾代表医院处置过一起甲流感传染,所以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第一反应就是要上战场了。”
果然,童晓维没有等待很久。1月23日晚上9点左右,科室主任打来电话,童晓维没有惊动家人,悄悄拿起手机走进卧室。电话里,主任通知他第二天一早进入重症病区。
通完电话,童晓维下意识地一回头,才发现老母亲正悄悄跟在后面“偷听”,泪眼婆娑,但他还是“硬”着心肠,什么也没说。当天晚上,童晓维把两个孩子亲了又亲,同是医护人员的妻子在旁边默默地给他收拾背包,从冬天的棉袄到夏天的短袖,塞得满满当当。因为她知道,疫情面前每位医护人员都是白衣战士,疫情不消,战士不退。
病房如战场,童晓维就是坚守阵地的勇士。哪怕病情再危险,疫毒再凶猛,也丝毫不能退缩。
进入战场的第一天正逢除夕夜,他和另一名医生负责两层楼重症病区患者的救治工作,从下午4点半进入病房,帮患者进行咽拭子采样、心肺复苏……忙得团团转,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半,才有机会歇口气。上一趟厕所、吃一碗泡面,这就是他在除夕夜最大的满足。
“一方面实在太忙,没有时间吃饭上厕所,另一方面也是防护物资紧缺,大家都是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童晓维解释道,由于防护服密封性太好,护目镜容易起雾,他就每天偏着头,用眼睛的斜光为病人做检查,以至于时间太长颈椎落下了毛病。
重症病区,是整个医院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考验医护人员的地方,这里的每一位病人,都是危险的感染体。因此,医护人员在救治和护理病人时,必须小心再小心。
进入病区的第一天,童晓维自然难忘。“那是凌晨2点多钟,我已经连续抢救了3个病人,身体十分疲惫。突然又送来一位病人,病情十分危急。”童晓维说,救人如救火,他赶紧按压病人胸部,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突然,他感到耳根一松。坏了,口罩松了!
他几乎下意识地将头一偏,紧紧夹住即将脱落的口罩。“如果我反应慢半拍,就可能被感染。”事后,童晓维和同事一起,商议解决办法。在护士的建议下,所有医护人员将口罩带用橡皮筋绑在脑后,迅速解决了这个隐患。
在离家的第十天,童晓维在病区办公室再次写下了入党申请书。他说,我一定全身心投入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不畏惧、不退缩,把病人尽快治好,让病人安全回家。
2月19日,因为抗击疫情表现突出,童晓维被正式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2月23日,在重症病区坚守了一个月后,他被安排在宾馆隔离休整两天。现在,他已重返战场。(三峡日报全媒记者齐小宇通讯员宋秀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