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返程坐飞机 这些事情你一定要知道

进入春节假期返程期,很多返程的旅客特别担心,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间乘坐飞机,会不会容易感染病毒?在狭小的客舱中如何防范感染病毒?航空公司和机场有没有靠谱的疫情防控措施?民航医学中心专家和机场、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为你解答。

飞机客舱看起来十分狭小,是否就意味着飞机不通风?

飞机在设计时已考虑了运行过程中的通风要求。在通常情况下,飞机客舱每2分钟~3分钟就会置换一次空气,每小时置换20~30次。飞机客舱上也是有新风的,其新风是由外界空气经过发动机(或APU)高温加压冷却后,和经高效过滤器(HEPA)过滤后的客舱内原空气混合,由空调系统从座椅上方的风口吹出,最终经由侧靠近地板的格栅被抽回。这种设计特点使得客舱内空气流动方向基本上是垂直的,沿机身纵向的空气流动很小,最大程度保证了机舱内空气的洁净与清新,在通常情况下疾病不会通过飞机空调系统而在机舱内扩散。

飞机的“垂直通风系统”,使空气上下流动,而非前后流动;HEPA的高效空气滤过功能,有效过滤病毒颗粒,大大降低了病毒在飞机上的扩散蔓延的可能。

机上的应急处置如何?

从乘坐飞机到抵达目的地,机场和飞机客舱都是旅客的必经之地。为避免通过航空器传染,在疫情暴发初期,民航局就下发通知,要求加强对机场、飞机等重点场所的通风消毒。

一方面,航空公司都增加了对机上再循环空调系统的日常清理和维护频次。另一方面,在起降前后,航空公司还会对飞机进行卫生清洁与预防性消毒,增加对飞机的消毒频次。

乘务员每天接触这么多旅客,会不会成为传染源?事实上,航空公司加强了对客舱乘务员的培训,要求乘务员全程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在接触垃圾或可疑污染物后及时进行手部消毒。

万一在飞行中发现了可疑的发热旅客,怎么办?每架飞机上都配备有卫生防疫包等应急医疗设备,能够有效应对相关紧急医疗事件,进行随时消毒。条件允许时,在飞机上后三排设立应急相对隔离区,机上一旦发现可疑发热旅客,可立即进行隔离。

为尽量减少乘务员与旅客之间的直接接触,如减少乘客在客舱内的走动、减少与乘客之间的交谈等,航空公司还调整了空中餐食和机供品,优化了机上服务流程。现在,在国际远程航线上,公务舱均用锡箔盒盛装及一次性餐具服务,取消甜品、汤、沙拉、面包、简餐、吧台小吃;经济舱取消水果、冷荤、面包、吧台小吃。国内及短程国际航线,配餐时段航线全舱提供汉堡或三明治等简餐。国际及国内航线仅提供一次性餐具、杯具、耳机,取消发放桌布和餐巾、枕被及寝睡产品、睡衣及毛毯、座椅插放和手发杂志,使用一次性湿纸巾替换毛巾。此外,客舱还增配了医用消毒湿巾片和医用免洗洗手液。

在航站楼候机会不会感染病毒?

在此次疫情期间,机场也打出了一系列防控疫情的“组合拳”。

加强旅客体温监测和健康巡查是首当其冲。各机场在候机楼入口处适当位置都配备了非接触式体温检测设备,并为旅客提供必要的手卫生消毒产品。细心的旅客注意到,在航站楼的显示屏上,循环播放健康防范宣传片,在候机区域,还有工作人员进行旅客健康情况和未佩戴口罩的巡查,提高旅客的防范意识。

在消毒方面,机场加强对航站楼等人流密集区域的通风及消毒。加大空调系统的新风送风量,对值机柜台、证件查验柜台等这些旅客高频接触的服务设施进行每日消毒,对空调过滤器和滤网进行深度消毒。

为做好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机场要求服务人员在岗期间均佩戴口罩,对于和旅客进行直接接触的工作人员,比如安检人员需戴手套,强调要加强手的卫生消毒。

对搭载可疑发热旅客的航班,机场会为其提供专门通道或远机位停靠。对于可疑发热旅客,将设置专门的转运程序和路线,避免与其他旅客发生接触。

从乘机到登机 旅客要做到什么?

旅客在乘机过程中应做到全程佩戴口罩,切莫抱有侥幸心理。旅客可以随身携带含酒精的消毒湿巾或棉片,以便随时清洁双手和可能触碰到的地方,乘飞机全程尽量避免双手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

乘机时,旅客要尽量选择靠窗的座位,不在机舱内来回走动。在条件允许时,尽量和其他旅客分散坐、隔出空位,以避免直接接触患者或吸入其咳出的飞沫。登机后,尽量避免接触小桌板、窗户、座椅扶手等公共用品,最好先用含酒精消毒湿巾或棉片擦拭这些公共用品后再使用。在飞行过程中,尽量避免走动和摘下口罩进食,减少饮水。由于飞行途中无法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尽量不使用厕所。

当然,为了将传染病的风险降到最低,身体不适的旅客,尤其是发热、咳嗽的旅客,应延迟旅行,直至康复。

携带疫情防控物品乘机注意事项

1.个人防护物品是不是都可以携带?

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比较多,主要包括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剂等,部分旅客可能还会携带体温计和药品。对于一些不会造成安全隐患的物品,携带乘机是没有限制的,比如医用口罩、N95口罩、护目镜、普通防护服等。

2.消毒剂是否能够携带乘机?

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消毒剂产品众多,不能笼统的说能带或不能带,需要分类细说。

(1)酒精类消毒剂

目前多数免洗洗手液均含有高浓度酒精(无水乙醇),浓度在60%~80%之间。

酒精的体积百分含量>70%,旅客不能托运,也不能随身携带。

酒精的体积百分含量≤70%的消毒剂不能随身携带登机,但可以托运,托运时应放置在零售包装内,每瓶不超过500 mL,允许托运个人自用的合理数量。

市面上还有一些产品标识不含酒精,但有可能含有异丙醇。异丙醇属于航空运输的危险品,旅客不能托运,也不能随身携带。

(2)双氧水消毒液

也叫过氧化氢消毒液,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其过氧化氢的浓度在3.5%~25%之间,属于航空运输的危险品,旅客不能托运,也不能随身携带。

(3)过氧乙酸消毒液

市场上销售的产品,过氧乙酸含量在15%~20%之间,属于航空运输的危险品,旅客不能托运,也不能随身携带。

(4)84消毒液

这是以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效消毒剂,市场上销售的产品,有效氯含量在4.0%~6.5%之间,属于航空运输的危险品,旅客不能托运,也不能随身携带。

(5)含氯消毒片、消毒泡腾片

根据成分不同分为:三氯异氰尿酸、二氯异氰尿酸、三氯异氰尿酸钠盐、二氯异氰尿酸盐或者混合物,二氧化氯等等。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均为固体,类似药片,但都属于航空运输的危险品,旅客不能托运,也不能随身携带。

(6)漂白粉

这是氢氧化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有效氯含量为30%~38%,属于航空运输的危险品,旅客不能托运,也不能随身携带。

(7)高锰酸钾消毒片

高锰酸钾含量在85%~95%,属于航空运输的危险品,旅客不能托运,也不能随身携带。

3.是不是不在上述提及的这些危险品范围内的,就可以携带乘机?

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那也不一定,还需要看物品的具体成分,如果没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性等危险性,那是可以携带的。如果有其中一种危险性,那就不可以。这也是为了最大程度保障所有旅客的安全。

4.疫情期间大家都特别关注自身健康,有人习惯经常用体温计量体温,那么乘机时对携带体温计有什么要求?

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体温计的种类不同,携带乘机的要求也不同。水银体温计是不能随身携带的,只能办理托运,且必须将水银体温计放置在保护盒里。

如果想携带体温计乘机出行,建议大家携带电子体温计,但要注意如果电子体温计含有锂电池,锂电池额定能量不超过100 Wh或锂含量不超过2克,在做好防止短路措施的前提下,携带乘机是可以的。

当然,目前的情况是从旅客进入机场便开始测量体温,其实已经没有携带体温计的必要。此外,发热旅客也不建议继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考虑到安全问题,疫情期间就餐不是十分方便,出门在外,带点自热食品乘机可以吗?

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现在自热食品也算网红食品了,种类很多,包括方便火锅、方便米饭、自热饮料等。由于自热食品里面含有加热包或自热包,内含遇水释放易燃气体的镁粉、铁粉,自燃固体炭或腐蚀性的氧化钙等危险品,所以这个加热包或自热包是禁止旅客携带的。旅客如果把这个加热包或自热包扔掉了,剩下的食物可以携带,但是如果是包装在一起的自热食品,旅客不能托运,也不能随身携带。

(央视新闻客户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