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板凳坳喜别“用水难”

“挑了几十年的水,屋檐水也接了几代人,现在终于用上自来水了,真像做梦一样呀……”

12月24日下午5点多,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板凳坳村一组,记者和65岁的覃德银、他弟弟覃德海、弟媳马知英等人围坐在烤火房里。覃德银的一席话,惹得大家笑中带着泪。

“前几辈人就不提了,我们兄弟十多岁就开始挑水,一挑就是50年。从洞口一路翻山越岭,要歇好几次,一趟要个把小时。”覃德海回忆。

说起缺水的苦,马知英有些不好意思,村民陈登义补充说,去年腊月十六她家着了火,因为没水救火,损失了十多万元。

板凳坳村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水布垭镇接壤,全村641户、2000余人散布在一条长长的山岗之上,平均海拔逾800米。地势高,又属喀斯特地貌,山体存不下水,很多村民从记事起,冬天吃雪化水、雨天接屋檐水。因为争水,村民之间不时发生红脸、吵架甚至打架的事,产业发展也受到很大影响。

“转折是在2015年,加速是在近个把月。”长阳水土保持局副局长、驻村“第一书记”李国强介绍,2015年起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全村共投资800多万元,建起了80个蓄水池,自来水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吃水难,二组最早通水的杨开银等村民还洗上了淋浴。

但因地势太高,全村水源最匮乏的100多户近500人仍然用水难。怎么办?

去年初,村里听说邻近的巴东县国有林场有一处天然水源。经实地踏勘发现,该处水源水量大、无污染。

拜访林场,协商借水,得到巴东方面全力支持。板凳坳村跨界水源建设工程随即动工。由于村民居住分散,铺设水管的工程量巨大,仅主管道就铺了25000米,在恩施境内还铺设了8000米,加上到各家各户的分水管,总长十万多米。

“村民们是真心想接上自来水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覃鹏感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村民都自发到工地上帮忙,修水池、铺水管占用了村民的园田和山林,没有一个人要补偿。

天黑了,记者走出烤火房,想多去几户家中看看。

村民陈登祝打着手电筒站在路边,“我养了8年猪,最多一年600多头,吃够了背水的苦。”

“这规模不小了,没有自来水,你是怎么熬过来的?”顺着手电、手机的光亮,记者与陈登祝边走边聊。

原来,他与妻子每天早上5点起床,一天最少拖4趟水。今年喂了500多头猪,卖了400头,纯利100多万元。

走进养猪场,陈登祝领着记者满圈看。“现在水通了,国家鼓励养猪出台的政策又好,我们准备明年养800头,再赚一把。”

渔峡口镇党委书记王凤兰告诉记者,市委、县委主要领导非常关切板凳坳村剩下的农户年前能否吃上自来水,通过克服困难,加快工期,最困难的覃德海、马知英家水接通了,这也标志着板凳坳村水源建设工程终于赶在2020年新年到来前全部建成。

●记者手记

板凳坳之行,记者深切感受到了边远、贫困山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真迫切。义务出工、无偿让地,只要告别吃水难、用水苦,这算什么呢?

也真切感受到了农民对党和政府的真拥护。几辈人头痛的大事,通过这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市、县两级“为民服务解难题”,终于解决掉了。朴素的他们这样说:今年春节祭祖,一定会以这一条天大好消息告慰先辈。

更真实感受到了村民在党的政策关怀下,勤扒苦做拔穷根的愿望真强烈。苦对他们不算什么,关键是让他们看到希望,得到帮助。山区里一个养殖户年获利上百万,让人感叹,也顺理成章。

为边界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补到了群众心里,抓住了脱贫、稳收、致富的关键!(三峡日报全媒记者付章良、揭兴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