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例希氏束起博术成功实施

城区36岁的李先生患有心脏病,近日因心跳太慢晕倒两次还摔伤了头部,李先生和家人为此忧心不已,担心李先生随时可能因心动过缓危及生命。12月8日,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为他做了希氏束起搏术,让李先生摆脱了死神的威胁。据了解,该项手术在我市尚属首例,也标志着我市心脏起搏手术迈入生理性起搏新时代。

据主刀医生、宜昌丁家望名医工作室负责人、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丁家望教授介绍,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一般来说,常规起搏器电极植入大多以右心室心尖部或间隔部为起搏点,但部分患者在植入起搏器后,会出现左右心室不同步、起搏依赖等情况,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法,便是将起搏器植入在希氏束上。

丁家望主任说,希氏束是一种特殊的心肌细胞,也是心脏传导系统中关键的一员。它相当于左右心室间的“高速通道”,把心肌细胞连接成一个整体,让心肌细胞同步“跳动”,从而实现心脏的正常跳动。将搏器植入在希氏束上,便可实现真正意义的生理性起搏。但希氏束分布范围太小了,仅数毫米,即使开胸也很难准确地找到它,更别说医生还要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将起搏器的电极导线定位在此,这对手术医师提出了超高的要求。

李先生入院后,丁家望主任和他的团队经过全科讨论和周密的术前评估后,决定为其实施希氏束起搏术。手术中,丁家望利用特殊的输送鞘管,将一根1.3mm左右的螺旋电极推送至心脏室间隔希氏束附近,再凭借其灵巧的双手,细心地将其固定在心脏希氏束上。李先生的室间隔厚度仅8mm,稍有偏差就会导致手术失败甚至出现严重后果。手术仅持续了1个多小时,术后李先生恢复良好。

正是由于希氏束起搏术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国内开展该项手术的医院较少,宜昌也是首次突破这一难题。

“近年来,我国心脏疾病患者在逐年增多,大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丁家望说,仅以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为例,它是最常见的缓慢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对这些患者来说,希氏束起搏术无疑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希氏束起搏不仅适合具有传统起搏适应症的患者,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特别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失败的患者尤其适合,通过希氏束起博可让患者的心脏再次像正常一样跳动!(三峡日报通讯员 周飞)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